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360 条
-
关于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节能途径的探讨
-
作者:
靳华
来源:
中国能源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总产量
耐火制品
粘土砖
隧道窑
耐火砖
耐火材料质量
不定形耐火材料
倒焰窑
生产厂
工业炉窑
-
描述:
一、目前我国生产耐火材料的构成,用能情况据了解我国冶金、建材、轻工、机械等行业县以上的耐火材料生产厂点。有220个左右。其中万吨以上的各企业有90多个,拥有隧道窑185座,大型重点企业中有113座,占总数的61%。拥有倒焰窑690座。炉窑的总容积约12万吨。年设计能力为533万吨。1984年全国耐火材料的总产量已达到521.84万吨。其中冶金系统的33个重点耐火材料生产厂的产量为229.2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4%。我国目前生产的各种耐火材料的构成大体是:耐火砖为471.5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0.35%。其中粘土砖即达325.24万吨。高铝砖为63.97万吨。镁砖,炉衬砖的产量分别为28和27万吨;不定形耐火材料,年产为46.35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8.9%,特殊耐火制品为3.97万吨,为全国产量的0.7%。
-
丛林小议
-
作者:
夏大凯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丛林式
欣赏
盆景
画面
现代流派
时代精神
作品
油画
连作
代表作
-
描述:
贵刊八七年第五期盆景欣赏所刊丛林式盆景《疏林》(潘仲连作),就好象出自名家之手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观后不禁拍案叫绝。该作品具有典型的时代精神,可称为现代流派的优秀代表作。你看,笔直的树杆、茂密的枝叶与裸露的根相映成辉,挺拔、粗犷、奔放,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右下端长枝一撇,显得如此潇洒,把整个画面
-
要重视底座的配置
-
作者:
王民生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举足轻重
有机组成
艺品
底座
程式
装裱
美术
主体物
油画
国画作品
-
描述:
根艺品的底座,犹如美术中油画作品的外框、国画作品的装裱一样,决非可有可无的闲置之物,是根艺品举足轻重的有机组成部份。底座,无固定程式,要根据主体物的造型、质地、色泽诸方面去考虑。或圆或方、或厚或薄、或大或小、或黑或黄、或光或毛、或精或
-
九寨沟五彩池
-
作者:
本刊记者摄影
来源:
森林防火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斑鞘豆叶甲
防治
-
描述:
九寨沟五彩池
-
五彩缤纷白石山
-
作者:
黄金祥
来源:
森林与人类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空
舞台
主色调
自然
云南
-
描述:
五彩缤纷白石山
-
略谈福建古代陶瓷窑炉类型的发展
-
作者:
叶文程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化县
阶级
窑炉结构
福建地区
窑炉类型
新发现
窑门
废匣钵
发展
出土
-
描述:
一福建古代的窑炉结构和类型问题。已往由于文献未曾有过记载,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但是,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发掘所取得的资料看,建窑早期(即南宋以前)的窑炉类型是属龙窑类型。这类窑炉类型的代表,可以建阳水吉建窑芦花坪遗址出土的龙窑为例。芦花坪出土的这条龙窑,经清理后残长为56.10米,窑头已残缺。窑身可分为前后两段,前低后高,前直后弯,由山势走向而定,坡度在12—18度之间,方向南偏东10度。窑壁残高25—140、厚15—39厘米。窑壁用砖砌成,内壁局部地方再涂以泥土、废匣钵和垫饼残块。窑的宽度在1.80—2.08米之间,一般宽度是2米。窑床斜平,不分级,底铺粗砂粒,厚约10厘米,俗称“软底”。窑床底部排列的匣钵横排每行8—9个,残存重叠匣钵最多的是8个,最少的也有二、三个不等。保存下来的匣钵,大多数
-
花卉事业的耕耘者
-
作者:
吴鹏杰
来源:
广西林业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缤纷
菊花
菊科
高级工程师
花卉植物
日本
兰花
论文
会议
世界
-
描述:
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花卉令人喜爱,它把人间变成一个芬芳的世界,可曾知道这是园丁付出艰辛的劳动?汤忠皓高级工程师就是其中一个。去年三月,她出席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兰花会议。她的论文论证了我国兰花、蕙花起源于五代,兴盛于两宋,而
-
森林消长“倒挂”后果堪忧
-
作者:
苏之力
来源:
广西林业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过量采伐
年生长量
森林消长
林木蓄积量
消耗量
古今中外
广西
立方米
林木生长量
森林资源消耗
-
描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一句流传在群众中的哲理,古今中外,人们都懂得森林与人类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目前我区人为地对森林采取过量采伐,森林消、长“倒挂”非常严重,面临着濒危的局面。
-
松树种间嫁接技术试验研究——湿地松嫁接华南五针极试验
-
作者:
石继清
来源:
广西林业科学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嫁接技术
木质化
华南地区
嫁接成活率
华南五针松
湿地松
园林绿化
嫁接方式
试验研究
森林资源
-
描述:
华南五针松(Pinus kuangtungensisChan)为我国三级保护树种,自然分布于华南地区海拔一千多米以上的低温、低压、多湿的山脊或山顶;其针叶小巧玲珑、聚凑匀称,树势挺拔苍劲、古雅,呈现出千年古木之风貌.素来享有“松族明珠”之美称,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盆景造型的土等材料。为了发展、利用森林资源,我们于86、87年,进行了用湿地松(Pinus elliottiiEngeln)嫁接华南五针松的试验,通过16
-
壮族蛙婆节初探
-
作者:
覃剑萍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特征
壮族人
建国后
青蛙
铜鼓
图腾崇拜
社会历史
红水河
村寨
壮族先民
-
描述:
地处广西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县壮族山村,从古至今,每逢新年到来,都要欢度一次盛大的蛙婆节(青蛙节)。蛙婆节自农历正月初一起延续至月末,村村寨寨铜鼓声不断,男女老少沉醉在欢乐的歌舞之中。壮家过新年,别具新彩。广西各兄弟民族的传统佳节,各有特色,而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要数壮族蛙婆节。它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初期,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然而,壮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历代统治者又把它视为“伤风败俗”,关于蛙婆节没留下史文记载,也极少有人去探究,这是一件遗憾的事。笔者生长在红水河边,小时候参与蛙婆节的活动,建国后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