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754 条
-
《一代英杰》创作琐记
-
作者:
袁耀锷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教学座谈会
刘少奇
草坪
毛主席
科学家
解放初期
科学规划
创作
油画
-
描述:
中南海草坪在中南海毛主席、刘少奇主席住处与怀仁堂之间的这片草坪,长时期吸引着我。五十年代生活过来的人,对这片草坪怀着像对当年延安的枣园同样的崇敬心情。解放初期从各地到北京参加全国性会议的同志,差不多都有机会到中南海草坪受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合影。 1956年我们开油画教学座谈会的时候我的爱人也在北京开会,她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的全体同志光荣地受到毛主席
-
中西绘画的造型规律及其表现效果
-
作者:
乌叔养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条画
长时间
民间绘画
中西绘画
表现形式
中国画
表现效果
油画
造型规律
文人画
-
描述:
这篇遗作原是一九六二年乌老在我院的一次学术报告,现全文发表,以志纪念。
-
母爱、乳汁,给我的启示
-
作者:
张平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牺牲精神
艺术真实
现实主义艺术
剪毛
主题思想
徐加昌
保留地
识知
宋惠民
令人
-
描述:
我在作为下乡识知青年的时候,一些房东大娘的形象,她们的勤劳和善良,她们的那种母亲的自我牺牲精神,给我印象极深。在内蒙体验生活时,草原的额吉(蒙语:妈妈的意思)们,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她们起得最早,睡得最迟。寒冷的拂晓,她们在冰冷的露水中挤奶;炽热的烈日下,她们汗流满面地剪毛。她们赶着牛车,去老远的地方拉水。她们熟练地在灶前忙碌,给客人捧来一碗碗香喷喷的奶茶……。这些,感动了我:怪不得骑手总是
-
美术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草原
周总理
那达慕大会
荒原
爱因斯坦
版画
美术作品
油画
木刻
-
描述:
美术作品
-
美术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年金
石膏
八路军
国画
高宝
惠民
指导教师
美术作品
油画
-
描述:
美术作品
-
喜出望外 ——记第一次收到鲁迅先生的复信
-
作者:
李桦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版画会
艺术论
版画艺术
美术学校
九一八
情绪高涨
文艺刊物
国内形势
思想情况
白川
-
描述:
我一九三三年底开始学习版画,那时我是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的教师。“九一八”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情绪高涨。当时文艺界发起了歌咏运动和木刻运动。木刻运动在上海更为活跃。我从上海出版的进步文艺刊物上看到过一些外国木刻和本国木刻,也知道鲁迅先生提倡木刻。但不知其详。我本来是学油画的,那时国内形势很糟,使我怀疑画油画有何用处?我曾读过鲁迅翻译的俄国卢那卡尔斯基的《艺术论》和日本厨村白川的《出了象牙之塔》,在思想上逐渐形成了为社会而艺术的艺术观,那就很容易接近木刻。我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情况下自学版画的。
-
关于国画造型训练的三个问题
-
作者:
温读耕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洋素描
国画教学
实践过程
形象思维能力
三个问题
中国画
素描训练
造型手段
线描
造型训练
-
描述:
这篇文章主要谈三个问题:一、学习国画怎样对待西洋素描;二、中国画造型手段的特点;三、工笔和写意的关系。对中国画的学习,这几个问题带有普遍性,都是关系到国画造型训练的基本问题,值得探讨。但是,由于自己实践不多,学识有限,谈的看法可能是肤浅的。艺海无涯,大家都在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中的种种不
-
雕塑系创作课教学札记
-
作者:
李克勤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雕塑语言
新时期
创作课
低年级
构图
高等美术院校
教学程序
艺术创作
教学大纲
-
描述:
任创作课后,过去长期在头脑里徘徊的问题,又浮现在眼前。雕塑的创作课在美术学院能不能教,美院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不要学创作,一直有争论。国外的情况也不一样。我国五十年代引进苏联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经验,教学大纲上明确规定低年级只有构图课,不设创作课。苏联有些教授公开阐明创作是不能教的,学生在
-
我们要做雕塑复兴的新一代
-
作者:
杨美应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石窟艺术
苏维埃政权
艺术世界
艺术珍品
秦兵马俑
维纳斯
复兴
雕塑艺术
出土
-
描述:
雕塑艺术,雄踞于艺术之宫的宝座之上,肃穆,端庄……她统治艺术世界已有几千年了,没有她的存在,人类文明就不堪设想。我国出土的《马踏飞燕》这件“飞起来的艺术珍品”同先后出土的《犀牛》、《秦兵马俑》一样成为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们的重见天日,真要使人情不自禁地高呼考古家们“万岁”了。这很使人想起《维纳斯》的发现(据说这件镇国之宝运往鲁佛尔宫时,巴黎市民舞之蹈之三日不止,沸腾的巨澜波及全球)。中国的石窟
-
小辞典、陶瓷
-
作者:
陶慈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温焙烧
雍正
作画
玻璃
康熙年间
釉面
轮廓线
青花
粉彩
瓷器
-
描述:
斗彩瓷器釉饰的一种。在素坯上用青花颜料勾画花纹轮廓,罩白釉,入窑经高温焙烧;用红、绿、黄、褐等彩料在青花轮廓线内填绘,再经烘烤而成。创始于明成化年间。粉彩瓷器釉饰的一种。绘瓷彩料里配入含有大量铅粉的玻璃自,在烧好的瓷器上作画;或者先用玻璃自打底,再用彩料作画。画面突出于釉面,色彩柔和,层次清晰。粉彩瓷器出现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得到盛行。
<
1
2
3
...
9
10
11
...
74
75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