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姜夔: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作者: 符帅   心窗   来源: 中学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鄱阳   诗论   姜夔   交往   书法   诗词   南宋词人   江西   白石道人   音乐  
描述: 1姜夔(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等多种著作。姜夔出生于书宦门第,幼年随父受教,擅长诗词,熟谙音乐;复得父辈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熏陶,为其爱好和学识的长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皇家气象清宫黄釉瓷
作者: 沈阳   刘晓展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乾隆   御窑厂   颜色   皇帝   纹饰   藏传佛教   黄釉瓷器   清宫   明清时期  
描述: 《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黄色是历朝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成为权利、尊贵的象征。以黄釉瓷而论,它是皇室的御用瓷,到了明清时期对黄釉瓷的管理更为严格。 黄釉瓷是皇家尊严的一种体现,被宫廷垄断,严禁民间使用。《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黄釉瓷。法典既明确又严厉。说明白明初以来,色地釉瓷就已经被皇家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为御用瓷,尤其是黄釉瓷,成为各朝例制。 清乾隆七年(1742年),为节省开支,皇帝曾有旨,御窑厂烧造之脚货不必送京,即在本处变价处理。但唐英认为不妥,于乾隆八年上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别,以杜民窑冒滥折》:“唯是国家分别等威,服务采章,俱有定制……至于黄器及五爪龙等件,尤为无可假借之器,似未便以次色定价,致本处窑户伪造僭越,以紊定制……”而乾隆皇帝的谕旨则为:“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价。”可见,皇帝对黄釉器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五爪龙纹的重视。
明代中叶商业札记(2)
作者: 戴文婧   来源: 学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西商人   棉布   明代中叶   松江府   江西   札记   商业  
描述: 棉布是明代长途贩运的另一主要商品,各地均有棉布出产,以江苏的松江、嘉定、常熟三地为多.松江布产量最大.有"买不尽松江布"和松江"以棉布衣被天下"之谚语.松江府出产的"上润光细"的标布"俱走秦、晋、京边诸路",中机布则"走湖广、江西、两广诸路";小布运销江西饶州等处.据推算,明代松江布贩销全国达2000万匹之多.嘉定布"商贾版鬻,近自杭、歙、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常熟布亦"舟楫行贾于齐、鲁之境".其他如河北正定府的棉布,则由山西商人版销陕西、甘肃.湖北的汉阳布"四方来贩者,辄盈千累万","远者秦、晋、滇、黔,贾人争市焉".江西清江的棉布"衣被楚、黔、闽、粤".
明清名城镇远繁荣无比的街市
作者: 李镇江   来源: 理论与当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前期   对联   鼎盛期   楹联   商业活动   镇远   商贸发展   出售   南京市   店铺  
描述: 明中期至清前期是镇远商贸发展的鼎盛期,这里商人云集,行成了八大街市。《贵州通志·镇远府》(万历)记载"外地客商,无论溯江而上,或驿驰而来,大都在此驻足,他们结伴而来,定居于此,专事商业活动,在城内形成了沙湾市、辰州市、南京市、江西市、饶州市、普定市、州街市、东关市。"在商品经济发展的驱使下,到清前期,这些街市已趋于成熟。这些街市商铺栉比鳞次,繁荣无比。
解密南宋金银货币(上)
作者: 李小萍   来源: 鉴宝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前期   对联   鼎盛期   楹联   商业活动   镇远   商贸发展   出售   南京市   店铺  
描述: 南宋偏安一隅历时152年,与在政治、军事上的赢弱无能相比,其经济、文化却得到了充分发展,这在丝织、制瓷、造船、造纸,印刷、漆器,农田水利上都有所体现。经济的繁荣大大促进了货币形式的多样化,除纸币与铜钱等重要通货外,贵金属黄金白银也作为国家的基本财富,参与到地方政府的上供、国家税收、专卖制度、海外贸易等领域中来,而且较前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在中国金银货币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陆续在浙江杭州、湖州、温州、安徽六安、高淳、河南方城、上蔡、商丘、江苏溧阳、盱眙、南京、湖北黄石、蕲春、四川双流等地出土了南宋金银货币。据不完全统计,出土量达数千件以上,其中包括金牌、金叶子、大小型金铤和各种各样铭文的大小银铤,数量、品种之多,蔚为大观。这无疑给中国古代金银货币的研究和收藏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南宋金银货币的大量发现说明作为贵金属的黄金和白银在宋代已经被大量开采和使用。史载:宋代金矿主要分布在河南商州、山东莱阳、广西邕州、梧州、江西饶州、陕西彭州、福建汀州、恩州等地。每年上供黄金万两以上。宋代的白银生产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产银地扩大到登州、莱州、邓州、商州、虢州、凤翔州、秦州、陇州、凤州、越州、衢州、处州、饶州、信州等四十个州。
从史志资料看明代空白期瓷器四个问题
作者: 兰亭   赵聪   来源: 鉴宝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前期   对联   鼎盛期   楹联   商业活动   镇远   商贸发展   出售   南京市   店铺  
描述: 对于很多收藏者来说。明朝空白期的瓷器似乎有某种神秘感。而对研究人员来说,明代空白期的瓷器也仍有许多有趣的问题值得研究。多年来,笔者对年款、官民窑区分等四个问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列举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皇帝年款问题 官窑瓷上书年款肇始于永乐。兴盛于宣德,到紧邻宣德之后的正统、景泰、天顺这三十年却戛然中断,从成化开始。一直到清朝各代,从未中断。这可非同小可,使得这三朝的官窑瓷至今面目不清,官窑瓷和民窑瓷的界限至今不清。这三朝瓷的界限也至今不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人们多认为这跟三朝内忧外患、战争频綮、经济困难有关。这恐怕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官窑瓷上书年款。不会增加多少烧制的成本,也不是什么困难的技术问题。只要皇帝有个官窑瓷上要书皇帝年款的旨意即可解决。这三朝的皇帝是否有不准官窑瓷上书年款的旨意不得而知(有的皇帝就忌讳书自己的年款)。但可以肯定没有要书年款的旨意。《英宗实录》卷49说:“正统九年五月丁卯。江西饶州府造青龙白地花插,瑕莹不堪。太监王振言于上,遣锦衣卫指挥往,杖其提督官,乃敕内官赍样。赴饶州更烧造之。”历代官窑瓷烧造。多由朝廷出具瓷样,官窑依样制作。
文言文应考整体感知最为重要
作者: 宋明镜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前期   对联   鼎盛期   楹联   商业活动   镇远   商贸发展   出售   南京市   店铺  
描述: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
明遗民邱维屏生平考三则
作者: 南炳文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邱维屏   翠微峰  
描述: 邱维屏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文学家、明朝遗民,而其生平事迹有若干不甚清晰之处,有碍对其人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文献中或记其姓为“邱”,或记为“丘”,实则本作“丘”,雍正后为避孔子之名讳,才被写作“邱”。邱维屏成为明朝遗民始于其入翠微峰隐居,其具体时间史无明文,而考证有关记载可知,其始居翠微峰乃为顺治二年。邱维屏入清后曾为清朝官吏翟世琪讲《易》,反映其政治态度的变化。其讲《易》的具体时、地,亦是史无明文。经考证可知,实为康熙六年之七月底前在江西饶州府,康熙六年七月底至第二年上半年在九江、南京、莱芜、河津等北游途中,康熙七年下半年至八年在陕西韩城。
丫头,请幸福
作者: 刘红霞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担心   回忆   信息   阳光   习惯   个人   辩解   超市   幸福  
描述: 丫头,今天,他发信息给你,他说,还爱你,却选择了她。丫头,别哭。你说过的,你很坚强,你看,你笑起来多美。丫头,你要笑。你要告诉他你不难过。你不是辩解也没有故作洒脱。你只是不在乎,是的,不在乎。告诉他,请你离开,我要幸福。告诉他,从此你可以不再担心有个人会把你的幸
清代黄釉:皇家瓷器平民身价
作者: 张然   来源: 鉴宝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担心   回忆   信息   阳光   习惯   个人   辩解   超市   幸福  
描述: 在中国古代,黄色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所以历朝历代对黄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黄色是皇族专用,不仅服饰如此,黄釉瓷器也不例外。可以说黄釉瓷器是在所有颜色釉瓷器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种,乾隆皇帝曾下旨明确表示,即使是黄釉瓷器的残件也不能随意处置,必须带到皇宫中由专人销毁。但是在拍卖场上和收藏家心中,这种“皇家瓷器”的市场价格并不像其在旧时宫廷中那样独享尊崇。是何原因。本文带您一探究竟。 黄釉瓷器为帝后专享 著名陶瓷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介绍,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有严格规定,据《明史·舆服制》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到皇族以外所有人的身上。又《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载: “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由此可见,不仅衣服不许用黄颜色,就是黄色的瓷器也是绝对不许民间私自生产的。 到了清代,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是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明黄色只能用于皇帝和皇后,任何人不得僭越。
< 1 2 3 ... 270 271 272 ... 278 279 28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