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作者: 张文灿   来源: 中学化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触类旁通   学生   发散性思维   培养   一题多变   发散思维   举一反三  
描述: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题分析与探究
作者: 张文灿   来源: 中学化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究型题   硝酸   化学实验题   命题形式   实验设计   新课程改革   反应   考试内容  
描述: 高中化学实验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试内容,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对高考中的实验题研究更是日益加深。题型由传统的考查课本典型实验转变到对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型题目的考查,命题形式更是趋于多样化。
《容斋随笔》:政治领袖的“红宝书”(下)
作者: 陆春祥   来源: 西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条件   考试   洪迈   随笔   皇帝   复习   官员   红宝书   政治领袖   四十年  
描述: 74卷的《容斋随笔》,在宋朝就是一本畅销书,而且一畅销就是四十年。 是什么让作家洪迈坚持四十年写一部书?当然是他的兴趣了。宋代笔记达于极盛,题材极为广泛,洪作家自幼就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博览群书,天资聪颖,最重要的是,他能“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明李瀚)。真是天文地理,鸡毛蒜皮,什么都有。 此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得到了孝宗皇帝的支持。孝宗皇帝也很爱看他写的笔记,这就等于说,洪迈的创作得到最高领袖的承认。而得到了政府的承认,这就好办了,什么难事也没有,书还畅销。皇帝应该没那么多的读书时间,他选中要读的一定是能帮他治国安邦的。历朝历代兴亡事,我朝必须借鉴啊! 难怪毛泽东一生钟爱,他临终前十三天还在读《容斋随笔》。除了领悟经国济民的道理之外,更将其当作一种思维的享受,远比看那些无聊的影视有趣多了。 伍看冗官是如何产生的? 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有一天,洪迈发牢骚讽刺本朝死板的人事制度。他愤愤不平地向我们投诉。 我因为大礼恩泽,要给一岁的儿子保官,材料送到中央组织部门后,他们把材料转给我所在饶州的有关部门,并要求我在保官的材料内说明以下问题:被保人有没有刑事犯罪记录;是不是曾经补官过又被罢免了。
亭之美
作者: 翁秀美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建筑   题诗   晚唐诗人   借题发挥  
描述: 中国的古代建筑,亭台楼阁,山庄水榭,造型独特,精致大气。而亭,却灵巧轻盈,楚楚动人。各式各样的亭,遍布大江南北,亭亭玉立,风采翩然。《释名·释宫室》云:“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原是供旅人途中遮荫避雨、稍事停憩的简易建筑。大多坐落在村头、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间,供过往行人歇脚,称为路亭。有些路亭会有壁画和雕刻,有文人墨客途经此处,观其景致,品其联额,亦会借题发挥,即兴作诗,题于亭壁。而有不同见解者,便又加以点评,路亭成了诗亭。饶州干越亭上的题诗就有上百首。晚唐诗人薛能经过蜀地飞泉亭时,曾看到“亭中有诗板百余”。
《眉山唐先生文集》版本考略
作者: 唐玲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庚   版本   《眉山唐先生文集》   刊刻   传抄  
描述: 唐庚为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有"小东坡"之美誉。其诗文集的编刻流传兴起于北宋宣和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在惠州有三十卷本刊成。约于绍兴二十九年,唐庚子文若在"惠州本"基础上加以调整合并,在饶州重刊为二十卷。明嘉靖三年,蜀人金献民得唐庚诗若干,重编为一种七卷本诗集。明崇祯十三年,徐(?)改编为《诗集》十卷、《文集》十四卷。雍正三年,归安汪亮采据徐氏体系统抄本用活字刊印。
北宋第一谏臣蔡襄为何不得提拔
作者: 晏建怀   来源: 百家讲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庚   版本   《眉山唐先生文集》   刊刻   传抄  
描述: 蔡襄19岁即以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考取进士,名动京师,历任西京留守推官、知谏院、知制诰等职,以正直端方、敢于言事的特点孑然独立于士林,不入时流。景祐三年(1036年)冬,范仲淹因弹劾宰相吕夷简获罪,落职饶州(今江西鄱阳县),欧阳修、余靖、尹洙三人轮救,结果都步范仲淹后尘被贬出京城。当时,蔡襄还只是个小小的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资历尚浅的他却公开站出来仗义执言,作组诗《四贤一不肖》,称颂范、欧、余、尹为“四贤”,臭骂在范仲淹贬官时推波助澜的谏官为“不肖”。
由“封坛退蚱”说干部的家人亲属
作者: 默然   来源: 先锋队(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渔业生产   亲属   鱼品   中国历史   东晋时期   母亲   干部   陶侃  
描述: 蚱,腌制的糟鱼;封坛退蚱,即把开了坛的糟鱼再封起来,退回原处。这是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陶侃与母亲谌氏的故事。陶侃的母亲谌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母,为古代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人。陶母年轻时便失去了丈夫,家境十分贫寒,但她以身垂范,抚育陶侃成才,母贤子孝,千古传颂。陶侃,虽少小离家在外,却谨记母亲的教训。早年,他在浔阳(现今九江市)得到了一个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的职位。有一次,他的部下见他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了一坛糟鱼送给他吃。陶侃想起母亲也喜欢吃这种糟鱼,便托人将这坛糟鱼捎给母亲。
辽饶州故城调查记
作者: 吴宗信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什克腾旗   白釉   调查   古城址   横断面   长方形   辽代   遗址   石桥   建筑  
描述: 辽代饶州故城,位于林西县城西南六十公里,西拉沐沦河北岸之台地上。属于小城子公社西英桃沟大队。古城址南距西拉沐沦仅254米、北靠群山,东距今巴林桥约三十五公里,由古城西行三十公里,即到达今克什克腾旗境内之西拉沐沦石桥(图一)。城址呈长方形,分东、西两城,东大西小。城址东西全长1400、南北宽700米。西城东
梁兑石绘瓷板肖像画
作者: 首毅仁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落款   绘制   代表人物   惠安   收藏   民国时期   瓷板   湖南郴州   肖像画   南昌  
描述: 2008年夏,我在湖南郴州鬻字后购得"民国丙寅年"(1926年)的两块瓷板肖像画,瓷板画高40㎝,宽26㎝,落款为"南昌丽泽轩梁兑石写照"。梁兑石,别号石庐,是民国时期南昌瓷板肖像画的代表人物。民国初梁兑石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
洪咨夔年谱
作者: 管琴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咨夔   年谱   洪平斋   南宋  
描述: 南宋宁宗、理宗朝名臣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早年见扼於权幸,晚年在朝多有谏言。人称其风节比肩庆历、元佑诸公。本文搜辑相关史料,对其事迹作一系统整理。洪氏生於淳熙三年(1176)秋。嘉泰二年(1202)登追士第,调如伞簿。嘉定元年(1208)调饶州教授。嘉定七年(1214)入崔与之幕府。嘉定十三年(1220)秋,以太少赘丞入蜀,任成都通判。又知龙州。嘉定十七年(1224)秋还朝为秘书郎。宝庆元年(1225)七月,因忤史弥速罢官。後归於潜,读书天目山下。绍定六年(1233)十月,理宗亲政.以礼部员外郎召。舜俞劝理宗进君子而退小人,开诚心而布公道;又谏聚崔与之、真德秀、魏了翁等重臣於朝。十一月除监察御史。上书畅论中书积弊,又言须求言求贤。得罪清议者相继劾去,朝纲大振。端平元年(1234),北伐议起,舜俞奏乞厚东南之根本,制西北之枝叶。其间相继擢为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等职。端平二年(1235)正月,召为起居舍人。与真德秀同知贡举,多得博洽端亮之士。端平三年(1236)四月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六月己亥,卒。谧忠文。舜俞深研经史,驰骛艺文,着有《春秋说》三十卷、《两漠韶令》三十卷、《两汉韶令擎抄》一百卷、《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平斋词》一卷等。
< 1 2 3 ... 268 269 270 ... 278 279 28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