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静】搜索到相关结果 141 条
-
论《子夜》的多重文化主题
-
作者:
张静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多重性
主题
茅盾
《子夜》
-
描述:
长篇小说《子夜》不但对于茅盾来说,堪称个人创作生涯的巅峰,而且在现代文学的横向比较中,也具备着独树一帜的价值和魅力。小说借鉴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理论,将一部史诗体的巨著展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画廊的点睛之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年的编年史",并借助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社会现实的刻骨揭露,在为文本的叙事布局填充一种"油画效应"的同时,也为小说的主题带来一种文化层面的多重性分析价值。
-
浅论中国油画的国际传播
-
作者:
胡静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受众者
好奇心
传播途径
中国油画
-
描述:
近年来中国油画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很大的青睐,一批批的油画家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中国油画家通过传媒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实现了传播自己艺术品的目的。在传播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不仅抓住了西方的人们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心,更把握住了受众对象的口味。国内市场对油画发展的鼓励,促进了中国油画的世界地位。但是油画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出现了文化的工业化,造成了油画作品的标准化、模式化和简单化,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利弊兼存的,故而如何找寻一条正确的传播路径是等待解决的问题。
-
清代圣旨褪色墨迹显现加固研究
-
作者:
豆静杰
李玉虎
李宝玲
何超
来源:
档案学通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褪色墨迹
显现加固
圣旨
-
描述:
圣旨类档案是一种珍贵的特种档案,由于自然环境的长期侵蚀,现存的圣旨书写墨迹大都产生了褪色淡化现象,现以清晚期一副五彩圣旨的显现修复为例介绍了一种针对上述现象的字迹显现加固剂,通过色差分析、附着力测试和耐老化测试以及机械强度测试对加固剂的显现和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显现加固机理以及加固工艺进行了阐述,证明了此类显现加固剂对褪色淡化的书写墨迹具有良好的显现加固作用。
-
指纹图像均衡化算法研究与实现
-
作者:
张玉静
查玉华
舒期粱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直方图
均衡化
图像场
流程图
-
描述:
该文运用图像场概念,通过计算指纹图像上像素点的灰度场强,并利用直方图对其均衡化。采用将一个概率密度分布已知的图像,通过某种变换,使最终图像灰度概率密度分布变得均匀,并且图像像素点灰度的取值范围扩展了,算法最终提高指纹图像的整体对比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均衡化处理后的指纹图像,增强了图像的明暗对比度,提高指纹图像识别概率。
-
银幕荧屏上的瓷文化符号研究——以景德镇陶瓷题材影视剧为例
-
作者:
周传艺
何静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亦明
昌南镇
中国特色
瓷都
吴子牛
祭红
生活用具
颜色釉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景德镇是享誉中外的千年瓷都,也是中国瓷文化传承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近年来以景德镇陶瓷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渐热于银幕荧屏,瓷器成为影视剧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亦明亦暗地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特质。陶瓷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上到宫廷器皿,下至生
-
浅析景德镇珐华彩的复兴之路
-
作者:
孙静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珐华彩
复兴
-
描述:
珐华彩作为景德镇传统陶瓷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与其艺术价值不符的是,它并没有被大众所关注,而是一步步正在消逝。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珐华彩的复兴之路的可行性,再加之分析珐华彩的装饰设计风格、工艺技术等来进一步发展珐华彩这种陶瓷语言,来让珐华彩重新被人们了解。这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陶瓷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培养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
作者:
谢志祥
任世鑫
李阳
刘静玉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效率
空间分异
-
描述: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发现:长沙、天门、常德、黄冈、南昌、景德镇、武汉、娄底、新余、衡阳、仙桃、鄂州、潜江和九江为城市效率相对高水平区;抚州、湘潭、鹰潭、上饶、岳阳、黄石、荆州和株洲为城市效率相对较高水平区;萍乡、宜春、益阳、吉安、咸宁、孝感、襄阳、宜昌和荆门为城市效率相对低水平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但并不显著。
-
建国以来曹雪芹视觉形象创作述评
-
作者:
静轩
来源:
曹雪芹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雪芹形象
画家
雕塑家
作品
-
描述:
自1921年胡适再次确认《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后,数十年来许多画家、雕塑家创作出一系列不同形式、风格的曹雪芹画像、雕像。今后,曹雪芹形象在创作上的新突破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美术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
浅谈洛可可风格与中国青花瓷装饰的关联
-
作者:
梁文静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装饰
关联
洛可可
-
描述:
法国的18世纪上半叶常常被称为洛可可时代。同时洛可可风格也与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在中国青花瓷装饰领域显得尤为明显。艺术在不同地域间的交流,就如同商品一样具有流通性和互补性。从洛可可艺术风格与中国青花陶瓷装饰艺术的形成于特点等方面入手,主要讲述了洛可可风格在中国青花陶瓷装饰上的应用与表现,并且探讨洛可可风格与中国青花陶瓷装饰的关联。
-
浅谈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最具时代感
-
作者:
程静
吕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倪瓒
骷髅幻戏图
现实生活
粉彩瓷
人面鱼纹彩陶盆
时代精神
王绎
虢国夫人
精神思想
陶瓷美术家
-
描述:
中国画有三科:人物、山水、花鸟,与山水画借景抒怀、花鸟画托物言志,间接折射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思想相比,人物画最直接、最适时地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思想,最贴切、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的现实生活,集社会性、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是人类时代精神的产物,最具时代感。我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纹饰开始证明。新石器时代,
<
1
2
3
4
5
6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