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董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缤纷世界 家饰色彩篇
-
作者:
董雅等编著
来源: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住宅(学科:
色彩
室内装饰
色彩)
学科:
住宅
-
描述:
本书精选了许多精美的现代家庭装饰个案,讲述了如何利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创造出具有主人独特心境与品位的家居。
-
天津公共艺术的发展及其融入机制的探索
-
作者:
董雅
陈高明
蒋琨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机场
天津
20世纪70年代
艺术创作
公共空间
艺术观念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一、公共艺术在天津的发晨 20世纪70年代末,以张仃、袁运甫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为北京国际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成为我国现代公共艺术的肇始.虽然这一时期在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作(主要是城市雕塑和壁画)仅仅是公共艺术观念的萌芽,还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公共艺术,但却预示了公共艺术时代的到来,并从此开启了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建设的时代.
-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教师创作实践作品集
-
作者:
董雅 王焱 邱景亮著
来源: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美术
-
描述: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恰逢建院八十周年之际,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决定编纂建院八十周年系列丛书,将北洋建筑匠人近年工作成果向母校、社会做一个整体的汇报及展示。《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教师创作实践作品集/天津大学建筑教育八十华诞系列丛书》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作品集,收录了环境设计系教师近年的代表性实践作品。作品类型包含景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雕塑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街道家具设计等内容,通过设计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实景照片等形式,展现了环境设计系教师的各种实践作品,反映了环境设计系较高水平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构思。天津
-
公共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
-
作者:
董雅
睢建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公共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
多元文化
艺术作品
生存和发展
艺术表现
表现形式
发展趋势
公共艺术
-
描述:
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有关其概念和理念,仍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为了说明其概念,更为了判断它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将其置于公共艺术产生
-
特定氛围中的公共艺术
-
作者:
王焱
董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历史文脉
地面铺装
场所精神
历史文化
抖空竹
商贸区
古文化街
艺术氛围
公共艺术设计
-
描述:
特定氛围中的公共艺术
-
公共艺术
-
作者:
董雅主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政府行为
资格证书
领导者
创作设计
优秀作品
雕塑家
雕塑学
发展中的问题
雕塑艺术
-
描述:
公共艺术
-
公共艺术
-
作者:
董雅主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杂牌军
艺术教育
中华艺术
环境雕塑
营养不良
民族传统
文化建设
雕塑家
中国画教学
“母语”
-
描述:
公共艺术
-
公共艺术
-
作者:
董雅主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杂牌军
艺术教育
中华艺术
环境雕塑
营养不良
民族传统
文化建设
雕塑家
中国画教学
“母语”
-
描述:
公共艺术
-
古典与现代的桥梁:罗丹雕塑展的第二次中国之旅
-
作者:
董雅
翟楚夏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狱之门
写实绘画
塞尚
雕塑展
夏凡纳
女性形象塑造
贾科梅蒂
布德尔
米尔
加莱义民
-
描述: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罗丹罗丹的作品第一次来到中国是22年前的1993年,当月的《美术》杂志专门出版了"罗丹特辑",可见展览的重要程度。那时没有网络,画册很少且昂贵,出国也不十分容易,一位激动的作者甚至将这次展览称为"美术界的盛事"。那次展览只展出了罗丹的61件青铜作品,其余还有25幅素描和20余帧历史照片、以及几尊卡米尔的作品。虽然作品不多,但总算在世界转
-
董雅艺术创作随想
-
作者:
董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与艺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思维
培养目标
随想
学习方法
教学宗旨
艺术创作
-
描述: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对我艺术观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学院教学宗旨培养目标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绘画与工艺(设计)之间;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立交桥”。张仃、袁运甫先生倡导的“大美术”即是以宏观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海纳百川的学习方法熏陶着我们,我们的前辈先生们涉猎不同艺术领域,且又都有卓越建树。吴冠中也是水彩、油彩、墨彩一起抓,他说“母鸡能孵出小鸭来”。意指杂交;张仃是“毕加索加城隍庙”;袁运甫更是全面的艺术大家。他们的师范,奠定了我对艺术思维的跨界,不囿于某一固化模式的创作方法,正是我艺术创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