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068 条
-
大众文化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
作者:
范本勤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艺术风格
绘画题材
油画
-
描述:
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的双向消解,使得文艺创作逐渐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之下,当代中国油画的绘画题材、艺术风格、精神品格都深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油画的种种表现既有文化民主化的积极意义,也有精神退化的消极性,它顺应欢乐这一主旨,但难以启发未来。
-
谈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中国油画的当代性
-
作者:
范庆华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觉醒
当代
中国油画
-
描述:
本文简单的通过对油画的历史、语言形式以及“当代”的概念阐述,讨论了中国当代油画存在的问题,得出中国油画的当代性在于:只有自我意识真正的觉醒,才能明确独立的艺术语言应该是建立在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之上,面对多元的世界文化体系兼收并蓄,进而真实的表达时代的情感和精神。
-
火山岩相地震研究方法及应用(为庆祝塔里木油田石油会战20周年而作)
-
作者:
于宝利
刘新利
范素芳
刘红
王克明
来源:
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相
准噶尔盆地
层序
地震相
-
描述:
近年来,随着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其储量越来越成为新的储量增长点,但火山岩作为一种特殊储集层,其研究难度和预测难度都较大。以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依据已钻井火山岩岩性及岩性组合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火山岩相识别模式,总结了火山岩相的地震研究方法,预测了有利火山岩勘探相带,为该区及类似地区的火山岩岩相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
火山岩相地震研究方法及应用
-
作者:
于宝利
刘新利
范素芳
刘红
王克明
来源:
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相
准噶尔盆地
层序
地震相
-
描述:
近年来,随着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其储量越来越成为新的储量增长点,但火山岩作为一种特殊储集层,其研究难度和预测难度都较大。以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依据已钻井火山岩岩性及岩性组合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火山岩相识别模式,总结了火山岩相的地震研究方法,预测了有利火山岩勘探相带,为该区及类似地区的火山岩岩相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
查拉路甫石窟 吐蕃第一窟
-
作者:
范久辉
李初初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石窟艺术
艺术价值
摩崖造像
松赞干布
石刻造像
吐蕃王朝
石窟寺
-
描述:
查拉路甫石窟寺开凿于松赞干布时期,是早到西藏吐蕃王朝早期的石窟,有“吐蕃第一窟”之美誉。窟内古老的石刻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仅为西藏众多的摩崖造像、泥塑像、壁画、唐卡等提供了断代依据,而且极大丰富了我国石窟艺术,是全面认识我国石窟艺术面貌的重要材料。 在拉萨河不宽的冲击平原上,突兀的红山和药王山格外醒目,两山原本相连,后因修建市区公路而中断,形成对峙、呼应之势。“长”着布达拉宫的红山自古以来是信徒们灵魂安放的所在,是旅游者的视觉焦点。无论是转“泽廓”匆匆而过,口中不停念诵着六字真言的信徒,还是熙熙攘攘莫名惊诧激动的旅游者,似乎都吝啬对近在咫尺的药王山投入关注,更不用说药王山里面的查拉路甫石窟了。 顺布宫观景台下面很低调的“鲁甫岩寺”招牌所指示的方向,穿过路边刻玛尼石的艺人们弄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几间玲珑雅朴的佛殿镶嵌在陡峭的岩石上。很难想象,在噪动与欲望的闹市中心,竟有如此安宁之地,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石窟寺,透着老年人般的豁达与平和。 鲁甫岩寺中的查拉路甫石窟,开凿在距地面约20米处的崖壁上,有用泥石彻成的台阶连接上下。石阶的外侧用铁栏杆围成,以避上、下山的香客们滑坠。
-
乃甲切木石窟 远去的曼荼罗
-
作者:
范久辉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石窟
实物资料
曼荼罗
发展史
金刚
参考价值
佛教艺术
-
描述:
乃甲切木石窟的发现,对探讨西藏早期佛教艺术、佛教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乃甲切木石窟和恰姆石窟以雕塑形式供奉金刚界曼荼罗的做法,为探讨金刚界曼荼罗在西藏境内的传播、藏传密教思想的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深远意义。 在2007年公布的《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公布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乃甲切木石窟寺的资料很简单,年代为唐代,位于日喀则地区岗巴县昌龙乡。石窟发现于1990年,是首次通过考古调查在卫藏西南部发现的佛教石窟寺遗存。而距离乃甲切木石窟寺仅几十公里远的恰姆石窟就幸运了,2008年8月,日喀则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定结县开展“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之时对恰姆石窟开展专业考察和记录,不到一年,2009年,恰姆石窟寺就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被重视的时间不同,可这两处石窟都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中、印、尼三国边境,相距不远,甚至天气好时,在恰姆石窟的山顶,能看到乃甲切木所在的山体。与地理环境相似的是,两石窟最精彩的部分都是以雕塑形式供奉金刚界曼荼罗!说明在这两个石窟之中,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延续且富有活力的文化互动空间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
樱花兰雀(工笔花鸟)、松梅双栖图(工笔花鸟)
-
作者:
黄芗
陈修范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白照片
异型
复制技术
视力
视觉效果
青铜艺术
五角星
绘画
油画创作
复印机
-
描述:
樱花兰雀(工笔花鸟)、松梅双栖图(工笔花鸟)
-
连铸坯低倍组织缺陷形成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
-
作者:
毛斌斌
范敏杰
曹艳锋
王峰
贺小芳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方坯
低倍组织
内部缺陷
-
描述:
文章研究连铸小方坯低倍组织缺陷产生较多的原因,通过大量低倍组织送检样品的检测数据,分析连铸坯生产过程中钢水过热度、拉坯速度和二冷系统等因素分别对铸坯内部产生的缩孔、中间裂纹、角部裂纹等缺陷的影响,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改善连铸坯内部质量。
-
浅谈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的美学价值
-
作者:
范敏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宫廷
艺术成就
紫砂泥
紫砂壶
造型艺术
装饰手法
表面装饰
制作工艺
乾隆皇帝
-
描述:
紫砂装饰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感染力的艺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茗壶的造型艺术丰富多彩,装饰手法空前多样化。除底部铭刻甲子年款及作者署号外,紫砂壶的表面装饰有泥绘、珐琅彩、加彩、堆泥、浮雕、簇花、印贴、粉彩、炉均釉、镂空等工艺手法,因器思变、层出不穷。当年乾隆皇帝曾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出于皇室喜好、迎合宫廷奢侈繁缛的风尚,紫砂壶的设计日趋华丽,并注重以诗画来装饰紫砂壶艺,从而增强茗壶本身的文学美感,制作工艺由此日益精致。这时期的泥绘及彩绘装饰的紫砂壶深得宫廷的钟爱,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泥绘是用泥浆堆绘的特殊装饰手法,以绘代工、以绘代笔,融诗、书、画诸艺术于一体
-
论“朱泥贴花鱼钮莲蓬壶”的民俗文化意蕴
-
作者:
范泉明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色品种
紫砂壶艺
宜兴紫砂
民俗
鱼
贴花
花卉图案
文化意蕴
-
描述:
宜兴紫砂历经千年的发展,在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断努力创新下,紫砂世界形成了花色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奇万状的局面。紫砂壶艺各具特色,竞相争艳,堪称一绝。有将松、竹、梅、柏、桃、树、桩及动植物变形夸张的自然形,有瓜、果、鱼、虫类的象真形,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几何形,有有棱有角呈花卉图案的筋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