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
作者:
李秀英
来源:
陕西化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丙烯酸
聚氨酯涂料
涂料
-
描述:
丙烯酸聚氨酯涂料是七十年代后期开发的新品种。它是由侧链带有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和以异氰酸酯加成物组成的双组分高装饰性涂料,具有丙烯酸酯类涂料和聚氨酯类涂料双重性能。不仅涂膜丰满,光泽好,耐候、耐磨、柔韧性和耐腐蚀性优良,而且可在常温下自干,大大节约了能源。我厂从1985年开始研制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共研制出8509及8807两个品种,并已应用于汽车、飞机、电器仪表、城市雕塑、大型壁画、ABS塑料等,深受用户欢迎。现将研制情况简介如下。
-
八至十五世纪中国艺术中的波斯影响
-
作者:
巴兹尔·格雷
安文英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图案
青花瓷
中亚
丝绸之路
陶罐
青铜镜
世纪初
十五世纪
瓷器
-
描述:
波斯与中国是亚洲的两个伟大的绘画中心,它们都有各自非常独特的传统。它们不断互相影响,这些共同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这两个国家取得新的成就。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对波斯的影响比波斯艺术对中国的影响更为人们所注意。不过有些特别的情况,如波斯对唐朝艺术的影响也已受到关注和承认。诸如青铜镜,反面在葡萄纹中饰有狮子的造型,涂釉的盛水陶罐,上有萨珊式(Sasanian)的图案,骑手或蔷薇形浮雕。这些廉价的陶罐用来代替随葬的银器,这始于唐朝(公元618—906年)初年。公元七世纪及更早些的时候,这种影响传布的主要路线是经过中亚的陆路,即古老的“丝绸之路”。由
-
半煤气窑炉生产玻璃马赛克新工艺的探索
-
作者:
李龙华
黄英毅
练有才
来源:
建筑节能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马赛克
配合料
窑炉
工艺流程
二次空气量
新工艺
半煤气
正常生产
重油
节能降耗
-
描述:
(一)前言目前,国内外彩色玻璃马赛克(纸皮石)在建筑墙体装饰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国内外生产玻璃马赛克的工艺绝大多数都是采用重油窑炉熔融延压法和电坩埚熔融延压法,少数采用烧结法。为解决能源供应,确保正常生产,
-
明清文人传奇的历史演进
-
作者:
郭英德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杂剧作家
文人传奇
历史
《山中白云词》
演进
明清
《录鬼簿》
《小孙屠》
-
描述:
一 "传奇"一辞,本来是唐人小说的概称,后人借用它当作戏曲名称,从宋元至今有从广到狭的四层含义: 1.传奇是戏曲的通称。以传奇称戏曲,始见于戏文,如宋张炎《山中白云词》有[满江红]《赠韫玉,传奇惟
-
用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e~(3+)
-
作者:
张星福
喻殿英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
陶瓷
选择电极
铜离子
化学分析
-
描述:
在陶瓷化学分析中,关于离子选择电极的分析,常选用氟化镧单晶膜氟离子电极测定F~-。鉴于氟离子电极价格较昂贵,下面提出一种采用廉价而长寿命的铜离子电极。根据配合排代反应测定三价铁离子的实验方法。一、原理常见的过渡金属离子中,
-
音乐常识辞典(二十二)
-
作者:
蒲英
来源:
音乐世界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奏曲
十七世纪
器乐曲
声乐曲
叙事体
作曲家
单乐章
十九世纪
十八世纪
音乐
-
描述:
【音诗】Poeme(法)也叫“音画”。指混合诗歌、绘画、雕塑等与音乐于一体的一种艺术,而以音乐的形式来刻划意境。其结构自由。通常指单乐章的抒情体或叙事体的器乐作品。【前奏曲】Prelude(英)小型
-
一种双冠醚涂丝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
作者:
喻殿英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准溶液
三乙醇胺
标准添加法
双冠醚
涂丝电极
陶瓷原料
钾离子
四苯硼钠
化学传感器
电极斜率
-
描述:
本工作制备了一种以双王冠化合物为离子载体的涂丝电极,探讨了作为对钾离子敏感的化学传感器——这种电极对分析陶瓷原料中钾含量的应用.该涂丝钾电极制备简易,成本低廉,应用方便,且易微型化,在陶瓷分析中有应用价值.本工作所用的双冠醚活性物质由南京大学朱春生副教授合成并提供.
-
乘着歌声的翅膀 中央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访日公演
-
作者:
廷英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侨
舞台
中央乐团
中日友谊
女子
五彩缤纷
少年
日本人
中国人民
合唱团
-
描述:
“扶桑正是秋光好”。1989年9月下旬的日本关西一带,依然是山青水澈。26日下午,大阪伊丹国际机场五彩缤纷。“欢迎中国中央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横幅在盛装的迎宾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来了,中
-
油画语言与文化属性
-
作者:
易英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油画语言与文化属性
-
用颜色思考:西德画家格哈德·里希特
-
作者:
任戎
顾英莉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储藏室
作坊
工作室
客厅
综合诊断
雕塑家
心理疗法
绘画
妻子
油画
-
描述:
一个科隆城内的后楼里,明亮而宽敞,充满着艺术、商品和灵魂的忧愁。它不仅是一个前卫派画廊,也是一个心理疗法的综合诊断室;而且还是一个小型制框工厂。这里生活着画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和他的妻子,女雕塑家伊莎·根茨肯[ISa Genzken]。 他的600平方米的画室兼住房,正好容下了他的那张20米长的笔触放大的油画·这里曾是一个制造卡通纸盒的工厂,现在成了有4个助手参加工作的绘画作坊,他们俩的画室设在这个大型空间的两个尽头,中间是客厅、工作室和储藏室,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