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春风化雨爱润童心
作者: 陈宏英   来源: 小说月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信自己   博古斋   稀有品种   一松   猫说   淘宝   还给我   三四   一只手   子气  
描述: 一、营造爱的文化——让孩子成为有爱的中国人: 我们以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引领,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让孩子在感受中华传统真善美的生活中获得爱的滋养,做一名具有爱心的现代中国人.我们把课程理念定位为"传承传统文化,润泽爱心童年",培养幼儿对亲人和他人的仁爱、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对自然和科学的喜爱、对动物和植物的关爱.确立了"爱运动有自信,爱合作好友善,爱自然喜探究,爱传统乐创."幼儿发展目标.我们将名家名言布置走廊,教师们每天阅读,时时警醒,内心激励,爱的文化在每一位教师心中潜移默化生根发芽.户外大环境中,我们竖立"扬起爱的风帆"雕塑;人文景观"爱的活动"群雕;"启迪爱心,奠基成功"的五彩园旗;动植物爱心知识提示、小鸟爱巢;大班楼道爱心故事大型绘画墙、中班楼道民间衍纸十二生肖成语及民间神话故事;小班楼道礼仪故事,这些隐形的内容都在向幼儿渗透着爱的教育,激励着幼儿做一个有爱的中国人.
生命与生存的关怀——祁海峰的画
作者: 易英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海峰   美术作品展览   文史研究馆   关怀   故宫博物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描述: 祁海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驻会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其他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先后在巴黎、悉尼、北京、河北、广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国内外大型画册及专业刊物发表。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天津美术馆、美国加州博物馆、中国台湾山艺术基金会等美术机构及友人收藏。出版有《生存的风景——今日中国艺术家祁海峰》《祁海峰油画作品选》《西藏风情——当代美术名家祁海峰中国画》《水墨延
试析关中民居石雕拴马桩造型艺术的再生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 张子儒   窦英杰   来源: 传播力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拴马桩   再生   造型  
描述: 我国历史悠久,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存在。其中,关中石雕拴马桩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关中拴马桩石雕造型艺术的再生应用研究,期望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民居雕塑的再认识,对陕西民俗民间艺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军民鱼水谱新篇
作者: 郑炯   郭超英   王忠元   来源: 政工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军民关系   发展现状   中国  
描述: 西藏的二月,山风遒劲,雪山上的五彩经幡在雪域湛蓝的天空下猎猎作响。
夜游河滨公园
作者: 王小英   来源: 诗词月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   诗词   诗集  
描述: 放眼河滨夜色浓,喷泉五彩映霓虹。河堤草绿碧波荡,幽径花香紫薇笼。
光面掏槽爆破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巷道掘进中的应用
作者: 胡桂英   刘科伟   杜鑫   李萧翰   来源: 黄金科学技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爆破   光面掏槽   成腔过程   LS   有效应力   DYNA   失效准则   数值模拟   巷道掘进  
描述: 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提高巷道掘进过程中的炮孔利用率,能够降低巷道掘进成本,加快巷道掘进速度。针对传统直眼掏槽爆破在硬脆性花岗岩中夹制性大、炮孔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光面掏槽爆破法。采用LS-DYNA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程序对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波传播及破岩过程进行数值研究,数值模拟清晰地体现了掏槽爆破岩石破碎、槽腔扩展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光面掏槽技术爆破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炮孔的利用率。将该掏槽爆破法应用于某矿区巷道掘进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对类似硬岩巷道的爆破掘进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土族盘绣:指尖上的彩虹
作者: 白英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指尖   刺绣   互助土族自治县   青海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彩虹   国家级   传承人  
描述: 在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我惊喜地发现了土族特有的手工刺绣技艺——盘绣。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族儿女,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心灵手巧。看来来往往的土族妇女,人人从头到脚,用刺绣装扮,身着五彩缤纷的“彩虹衣衫”,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我乘机寻访编织“彩虹”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传承人李发秀。
红海滩,盘锦大地的生命之色
作者: 刘泽英   段文科   刘东伟   来源: 中国林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盘锦   生命   大地   种子成熟   碱蓬   脱盐过程   一年生   红海滩  
描述: 正是那一棵棵纤柔的碱蓬草织就了这份美丽。三月出苗,四月长出地面,七八月开花,九十月结实,十一月种子成熟,碱蓬草初为嫩红,渐次转深,深秋成熟。植株火红,热烈如火,鲜艳欲滴。它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光阴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色泽。如果非要说是上天的眷顾,也无不妥。碱蓬的颜色,是吸收了阳光七彩光波中的紫光波所致。它用粗壮的根系加快着海滩土壤的脱盐过程,大量地收留着狂风挟尘、海潮裹沙。掉下的茎叶肥化了土壤。它走过的地方,为树木、蒿草、芦苇、野菜、花果提供了舒适的温床,留下了五彩缤纷的畅想。
大卫·霍克尼的绘画媒介论
作者: 李华英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画廊   20世纪   影像   艺术大师   绘画   大卫   媒介论  
描述: 2015年4月,70岁的大卫·霍克尼在北京佩斯画廊做了他在中国的第一个美术展"春至"。整个展厅都是他用iPad绘制的风景画,以及两个用影像做的装置。这些以霍克尼的家乡约克郡为主题的风景画,展示了霍克尼晚年对艺术的思考。当人们激动于能看到这位20世纪的西方波普艺术大师的真容和真迹时,不禁对他这些印刷的风景画也产生了疑问。这还是绘画吗,还是艺术吗?面对这些复制出来的作品,我们该如何定义今天的绘画呢?
点、线、面在油画造型中的运用
作者: 徐文英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作用   表现     油画   线  
描述: 点、线、面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不同的处理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油画作品中随处可见点、线、面的身影,从早期到现代,它们的艺术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画面中永恒存在。该文着重分析点、线、面的不同运用所带来的视觉心理感受和思想内涵,尝试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语言赏析油画作品,具体按时间划分为早期(19世纪之前/照相机产生前)、19世纪、20世纪之后。
< 1 2 3 ... 5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