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苯胺-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作者:
李侃社
闫兰英
邵水源
李建涛
来源:
纳米科技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位聚合
电导率
聚苯胺
纳米复合材料
高岭土
-
描述:
苯胺分子中的氨基-NH_2可与高岭土层间氧原子或羟基—OH形成更强氢键,发生插入反应而溶胀。过硫酸铵引发苯胺原位聚合,成功制备了聚苯胺—高岭土纳米复合粉体。经粒度分析、SEM、XRD和导电率测定等手段,表征了复合粉体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当高岭土含量达50wt.%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导率为:0.253 S/cm。表观粒度与高岭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分布变窄。由于层状高岭土的诱导作用,使聚苯胺的结晶度提高,聚苯胺与高岭土之间不是简单的混合,存在氢键相互作用。高岭土层间受限环境和聚苯胺与高岭土之间的氢键自组装,高岭土层间羟基—OH对聚苯胺有质子掺杂作用,使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发生了变化。
-
《茉莉花开》:三代女人的爱情故事
-
作者:
钱学格
张英进
李迅
黄式宪
王迪
鲍萧然
刘扬体
邵牧君
郑洞天
钟大丰
王得后
王人殷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貌
知青
养女
性情
痛苦
母亲
爱情故事
故事梗概
怀疑
电影公司
-
描述:
故事梗概: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美貌的少女茉被电影公司的孟老板捧得大红大紫。日本人打进上海,孟老板消失了。茉回家生下了莉,在精神迷乱中与母亲的情人苟且偷情,母亲跳江自杀。50年代,长大的莉嫁给了党员邹杰.因为无法适应工人家庭的生活又回到娘家,性情古怪的莉坚信丈夫与母亲茉有染,甚至怀疑丈夫与养女花是情人,不堪折磨的邹杰卧轨自杀,莉痛苦地随他而去。80年代,回城知青花与茉相依为命。花不听茉的劝阻在小杜上学之前与其私订终身,每天超负荷劳动,赚钱供养小杜读书。小杜毕业后去了日本,在茉去世下葬的日子,他回来提出离婚。腹中的胎儿成为花的希望,在一个瓢泼大雨的晚上,坚强的花在去医院的路上生下了孩子。花的孩子在成长,花感到了人生属于自己的阳光。
-
美国雕塑家弗莱彻.本顿
-
作者:
欧阳英
来源:
外国文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
画派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美国雕塑家弗莱彻.本顿
-
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
-
作者:
欧阳英
来源:
外国文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
画派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
-
无需解读的解读
-
作者:
易英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文艺史
印象派
现代主义
印象主义
宣传画
木炭笔
工艺美术
油画
苏州
-
描述:
…… 图像的新闻总是在满足某种期待.某种视觉的需要和意外的事件,使生活中的平庸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得到补充,真正的意识形态读者在电视观众中是少而又少的。对于周啸虎的近作《乌托邦机器》(2002)来说,他抓住的是这样一个实质,录像或电视的实质内容是当你在阅读图像的时候,或者说把图像作为真实的可能性来接受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等待自己的预期消费,这种期待又是由前在的图像造成的。周啸虎用虚拟的真实来表达“乌托邦机器”,他用陶制的人来代替现实的人,陶制的机器代替现实的机器。这是一种滑稽、荒诞的反讽,暗喻了文化消费的方式。这个作品与《童谣》是很不一样的,但在《童谣》中悟到的东西在《乌托邦机器》中被强化了。《乌托邦机器》还有一个特点是图像的对象不是真实的场景,而是对“艺术品”本身的拍摄,这样,我们可以假定对象也可以脱离录像而存在或展示。实际上,我们在当下的一些油画和雕塑中也可以看到以“电视”为题材的作品,周啸虎的智慧就在于他不仅用陶塑的故事表达了“乌托邦机器”是一个文化的现实,同时他也用这个“乌托邦机器”本身记录了这个现实,他颠覆的不只是现实,也颠覆了叙事的方式。这种颠覆似乎使我们忘记了录像的存在,就像我们每天打开电视机的时候忘记了我们被异化到一个
-
砍掉那双"完美的手"
-
作者:
英涛
来源:
西部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诱惑
宽袖
生活中
法国
巴尔扎克
雕像
雕塑家
罗丹
像是要
文学家
-
描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精心雕塑了一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像:巴尔扎克目光炯炯,身披宽袖长袍,一双手非常自然地叠合在胸前。罗丹唤来自己的三个学生欣赏他的得意之作。不料,三个学生不约而同地被雕像上这双栩栩如生的手吸引住了,连声赞叹:"好极了,这真是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从学生的表情中感到这双手虽然塑得绝妙,可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太突出了,起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因此,他找来一把大斧,把那双完美的手砍掉了。几个学生被罗丹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
-
寺庙艺术与蒙古族美术教育的传承——蒙古族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溯源
-
作者:
徐英
王荣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美术教育
寺庙
文化传承
蒙古族
雕塑
-
描述:
自清以降,宗教文化一直是蒙古地区得以弘扬、传播的文化之一。借助寺庙教育的形式,蒙古民族绘画雕塑艺术的传承在寺庙教育中才显得系统起来。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说,这种寺庙艺术属于使用技能的教育。广大的蒙古族牧民通过一代代出家为僧的方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延续蒙古族古老文化的途径之一。
-
当代工笔画陷阱之一:概念化的形式
-
作者:
刘英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中国工笔画
形式感
发展历程
陷阱
现代性
概念化
中国画
东方与西方
画种
-
描述:
毫无疑问,就中国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看,最富生机、发展也最为迅猛的画种,当属工笔画。且就绘画的可能性而言,工笔画的空间亦无疑是最为广阔的。自元明文人画兴起,数百年间,该画种因其取向上的细腻工整与疏朗松弛的文人性相背离,故而一直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在一种鄙视中游离了绘画的主流。然而在当下,相对于已程式化了的写意,工笔则显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与可塑性,也更为容易处理融合中西风格的时代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笔一脉在当下画坛最有条件站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各种绘画样式、技巧与材料的交叉点上自由地择取、吸收,乃至于融会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性图式。确实,20世纪中国画史中工笔画的异军突起,不可争辩地显现了这种空间的存在与价值。工笔画在20世纪的发展,呈现出一种逐渐回归主流的倾向。
-
当代工笔画陷阱之一:概念化形式
-
作者:
刘英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艺术风格
艺术精神
当代
中国画
写意
概念化形式
文人画
-
描述:
毫无疑问,就中国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看,最富生机,发展也最为迅猛的画种,当属工笔画。且就绘画的可能性而言,工笔画的空间亦无疑是最为广阔的。自元明文人画兴起,数百年间,该画种因其取向上的细腻工整与疏朗松驰的文人性相背离,故而一直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在一种鄙视中游离了绘画的主流。然而在当下,相对于已程式化了的写意,工笔则显现出了极
-
钟英明作品选
-
作者:
钟英明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融雪
油画
-
描述:
钟英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