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烂漫·红绿彩圆板
作者: 卢秋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圆板   绿彩  
描述: 烂漫·红绿彩圆板
80岁的拉坯高于
作者: 肖秋生   来源: 特别健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室内环境装饰   陶瓷艺术   应用  
描述: 瓷都景德镇,在老窑博览区那砖木搭建的古老坯房里,80岁的老艺人王炎生坐在“辘轳车”前,用一根搅车棍拨动着“辘轳车”,轮盘立时旋转起来,一块泥料在他的手中,瞬间就变成了一只大碗,那么圆,那么大,那么薄,轻盈地托在他的掌上.他像魔术师一样神奇的手,看得人们惊叹不已.其实,王炎生最拿手的绝活儿是拉多节葫芦瓶.在景德镇,能拉出这绝活儿的人,不过两三个,他是拉得最好的.他是拉坯行当中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手艺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兴之所至 美在途中
作者: 吴秋发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山水画家   景德镇陶瓷学院   陶艺家   瓷板   谢克   怡情   乐平市   颜色釉  
描述: 如今,青年陶艺家谢克峰仍然延续山水题材,在陶瓷领域里,赢得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谢克峰出生于江西乐平市,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师从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董继宁先生。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借山水怡情,以笔墨抒写胸中意气。小小的
大同下华严寺辽代菩萨头冠的艺术特点
作者: 郭秋英   王丽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释迦牟尼佛   舍那   山西大同   辽代   华冠   佛坛   藏经殿   毗卢遮那佛   佛教艺术   华严  
描述: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自辽代中叶以来即为华严寺的藏经殿。殿内宽大的凹形佛坛上,依开间塑有三铺像,现存辽代彩塑29尊,各铺均以结跏趺坐佛为中心,左右配置弟子、菩萨像。当心间7尊,主佛为卢舍那佛,北次间9尊,主佛为毗卢遮那佛,南次间9尊,主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坛四角立护法四大天王像,构成一堂诸佛讲经的生动场面。
构成手法在小品雕塑中的应用
作者: 李秋焘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   规律   雕塑  
描述: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甚至有的作品本身也具有实用的功能。城市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一直是近年来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所探讨的重要话题,城市公共艺术品到底应该如何设计,怎样的设计才算是好的,成功的设计,在本文中,主要探讨构成手法在城市公共艺术小品雕塑中的具体应用,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构成规律的应用或许会为我们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打开新的思路和提供新的可能。
我国古代建筑装饰雕塑的功能和形式探索
作者: 王新秋   徐浩森   郭怡萱   来源: 城市建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雕塑的功能和形式   装饰雕塑   我国古代建筑  
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雕塑是古建筑中集合了实用与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对建筑主体的防护、支撑、承重等功能的同时,展现了古代雕塑艺术的传统审美.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雕塑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分析了古建筑装饰雕塑的形式,以期为广大古建筑爱好者提供参考.
论中国水墨画中笔法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
作者: 周礼秋子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六法   油画笔   墨法   本土化研究   谢赫   当代油画   中国水墨画   油画界   骨法用笔  
描述: 水墨画元素丰富、多变,很多元素已经慢慢渗透到当代油画的创作中来了,其中笔法尤其值得借鉴。笔法就是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来塑造对象的美感,令画面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中国水墨画的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和逆锋三种类型,以这三种类型为基础,又发展演变出皴、擦、点、拖等多种变化的笔法。将状物与抒情功能兼具的中国水墨画"笔法"运用于当代油画作品中,有利于促进对油画笔法语言的不断探索、研究和感悟,对于我国油画的本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