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东鳞西爪庆洛城(一)
作者: 张武明   来源: 群文天地·百家讲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古典风格   欧洲   意大利   北方   原因   表现自我   美术  
描述: 张武明 从美国洛杉矶探亲回国之后,曾就自己的主要观感发表过一篇题为《洛城崛起的一些启示》的文章。现再就洛杉矶数月的生活中,亦有感受的另一些事例加以记述,谓之散记之二。 驻足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也就是好莱坞大街。因为与好莱坞电影及众多影星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已成为洛杉矶著名观光旅游景点之一。所有来洛城的外国人或美国人都要到此一游。我们去那天,由于正逢美国立国日,比平时来此观光的人更多更稠密,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形容似不过分。各种肤色、着各式服饰的人们拥挤在人行道上选择着自己所感兴趣的观光重点,照像留作纪念。许多著名影片如《星球大战》、《新侏罗纪公园》、《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剧中人物形象的装扮者,在人流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对象陪同合影,然后获得一点报酬。有人过来陪我们拍了一个镜头,我们给了他两美元,他很高兴地说“三克由”。小孩子们最喜欢与米老鼠、唐老鸭及其他动物形象合影,因此,这些扮演者得到的报酬会多一些。 星光大道最繁华最具吸引力之地要算中国剧院门前的小广场。中国剧院建于1927年,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古代宫殿式飞檐梁柱,内部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图案和鬼面具等,特别是建筑外貌有如一件古代头盔,都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含及特点。但按正规的中国建筑标准来讲,却显得有些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好处是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大剧院门前的广场及相连的“名人步道”记录着奥斯卡颁奖的隆重及世界电影明星旨日的风采。广场及步道始建于1960年,历时16个月建成。此后平均每个月有一两位好莱坞著名的大明星来此烙下他们的手模足印,并签上他们的名号。要在星光大道留名的影星名人需事先交纳5000美元申请费,并保证届时有50人以上参加观礼方可烙印。现在广场与步道上已有5000余颗星星闪耀着他们不同的光彩。这些已不只是电影,也包括电视、广播、唱片及舞台表演者的明星。但人们留连忘返最为注目的还是最先在广场水泥地上烙下手模足印和签名的世界“性感女神”梦露之星,红遍全球的歌唱家、绰号“猫王”艾尔维斯·普雷斯利之星等8个名字。与广场相连步道上的明星显得略为简单,每人只在人行道水泥地上一个不大的五角星内镌刻其姓名。但这仍是一种名誉的认同标志,是一种永恒的记忆。那天,我们在这部分星际中发现了演员成龙的大名,不知我国还有哪些或者说将来还有哪些艺术家能在星光大道上获得属于自己的一颗星。 参访西来寺 西来寺全称是佛光山西来寺。因有大佛西来之说,故称西来寺。这座寺院由于建筑规模雄大而且佛事活动较多,在洛杉矶具有较大影响。它坐落在哈岗区一座山腰间,所以,我们去参访时在路途上就看到了他的身影。绿阴掩映着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显得庄重而金碧辉煌。有人曾这样解释过什么是风水,即“后有靠,前有照,两边带环抱”。西来寺就是建筑在这样一片风水宝地上。该寺由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主持修建。于1986年7月开工,1988年11月落成,占地15英亩,建筑面积102432平方英尺,耗资3000万美元。整个建筑就地势逐级分为三个台层。寺院主体大雄宝殿设在最高端。由一层台到二、三层台需通过东西两方宽阔的走廊向上攀登才能达到。走廊上有各种神佛雕像及吉祥平安的象征形象,令观者肃然起敬。大雄宝殿与一般寺院有所不同,高大敞亮,四面墙壁上自下而上布满了整齐、密集的微型佛龛。正中有释迦牟尼等四尊佛像。大雄宝殿院内两侧有禅堂、怀思堂、礼堂、课堂等等。在烧香拜佛的信徒中除亚洲人外,还有一些西方人。我们在这里正遇上该寺举办“短期出家修道会”。就是俗家人来寺内短期修道,参加这一期修道会的约有百余人。此时他(她)们正从课堂修课完毕,鱼贯而出,走向大雄宝殿颂经拜佛。其中多为中年男女,还有一些西方人,我猜想一定是美国人。他们一律足登僧鞋,身着灰色衣裤,双手捧着教材,个个目不斜视,神情凝重。据介绍,一期修道会要7天时日。在此期间他们将按出家人的一切规程安排活动,和僧人一起生活作息。晨钟暮鼓,出坡作务。据说要求参加修道会的人很多,报名踊跃。认为这是达到解除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洗涤身心烦恼的最好方式之一。 参访西来寺返程的路上,我想到佛教能在美国传播,同时也联想到在洛杉矶看到那么密集的天主教堂,有一个问题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就是现在世界科学技术和各种文化形态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时代,但信仰宗教的人数不仅没有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减少,相反更为普遍,更加虔诚。这其中肯定会有诸多因素值得研究探讨。佛教讲普度众生、慈爱慈悲,基督教讲博爱精神,伊斯兰《古兰经》一半经文讲应该做什么、一半讲不能做什么,这些基本符合人类向善向上从善抑恶的心理要求。因而,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将会促进人类和谐相处,社会和谐发展。 尼克松墓地印象 在参观游览中了解到,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图书馆就建在洛杉矶。由于对1972年2月他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并在不久之后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留有深刻印象,我决定前去参观考察一番。到达尼克松图书馆后才知道,所谓图书馆,按我国的称谓,实际上就是纪念馆。尼克松纪念馆现址,不仅是其出生之地,而且是尼克松在1994年4月辞世后的永久栖身之地。纪念馆成立于1990年,占地9英亩,建筑经费完全来自私人募捐和捐献。整体设计朴实庄重,无雄伟华丽而言。馆内保留了尼克松出生和居住过的房舍,这是一栋很普通的平房建筑,不大的客厅连着两三间居室和厨房。墙壁上悬挂着尼克松父母及兄弟的单人照片,供人们瞻仰。在一片绿阴前面的草坪上,并排摆放着两块约一米见方的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尼克松及夫人的生卒年月日,既无祭文,更无颂词。就这样简单地告诉人们这就是尼克松夫妇的墓地。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主体建筑——尼克松生平事迹展览大厅。几个展室的内容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包括尼克松一生主要活动陈列及其影片放映。在这些陈列中最为突出、也最具历史意义的便是他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的内容。这不仅是在尼克松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一次举足轻重的行动。纪念馆的建造设计对这部分内容特别下了功夫,表达既细微又生动。在尼克松接触过的各国领导人的等身雕塑群中,赫鲁晓夫、戴高乐等均为站立像,唯有毛泽东、周恩来是坐在沙发上交谈的坐像。在另一个展室中,还专门陈列了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雕塑形象。充满了尊重、友好的气氛。在参观过程中,有很多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在这些形象前照像留念,以表达对中国领导人的尊重和崇敬。我们当然更不例外地留了影,以作永久的纪念。 尼克松作为美国一届总统,他的墓地如此简单,纪念馆则是由私人捐资修建,原以为定是他因水门事件被弹劾下台所至。后来听人介绍和看了有关材料才知道,美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没有王权统治痕迹的国家,总统由民主选举,卸任即平民。去世后大都葬在普通的美国人民中间。尼克松墓地如此也就不奇怪了。 自觉排队及其他 在洛城生活的日子里,接触到市民生活的一些方面。对人们能够自觉排队、主动指路等事例深有感受,值得记忆。 刚到洛杉矶时,为了解洛城的图书馆,并同时借一些介绍美国历史及现状的中文图书,决定择日去图书馆一游。一天读大学的外孙无课,开车送我们去了两家图书馆,两处均为平房,面积很大,图书不少。在办理借书手续时,前面只有一人正在办理借阅手续,而外孙却自觉排在两米远的一个标志处等候。待前面的人办妥走后,承办人打了招呼他才前去办理。后面来的人又站在他等候处站立。之后,我们到超市买了一副眼镜,交款时,前面也是只有一个人正在交款,外孙仍然是站在两米远的地方等候。待收款人打招呼后才过去交款。当我问他因何如此排队时,他说美国人都是这样,他也已经非常习惯。在后来的购货、参观、餐馆吃饭看到美国人的确都是自觉地排队,不曾听到看到大声喧哗、拥挤或加塞现象。 洛城人善于助人我也有亲身体会。9月23日,女儿开车送我和老伴参加中秋节游园会,当我们向北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等信号灯时,有一位中年女士在向西行的路口亮起了事故车灯。绿灯亮后她走下车来用力向前推车,所有车辆都原地等她。此时人行道一位等待过路的年轻人迅速跑过去帮她把车推到路边。所有汽车顺利通过。我对这种助人为乐的人表示赞叹。女儿立即说,这类事情在洛杉矶常有。她自己有一次因车没油了不能行走,只好下来推车。这时立即有人过来帮助推至附近一加油站,直到汽车启动才离开。洛城人善于助人还表现在陌生人问路必答、指路详尽。我们去过很多景点,向许多人问过路。凡是问过的人,无不停下来给你说个一二三四,从脚下说到要去的目的地。有几次是过路人看到我们在寻路,他们就主动问要向哪里去,并告诉如何走。这方面我曾听有人介绍说,他欲去一处办事,问路过程中,被问者竞开车引领他到达附近地点后才离去。帮人推一下车,为陌生人指一下路,公共场所自觉排一下队,看起来事不大,其实是一种文明礼貌的体现,也是社会生活井然有序、安定和谐的要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