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亚】搜索到相关结果 95 条
-
CIGE2008:亚洲艺术的灿烂千阳
-
作者:
张亚萌
来源:
大视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洲
多媒体
博览会
观众
韩国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现当代艺术
艺术创作
印度
-
描述:
在四天之内逛遍全球的80家画廊,乍听上去有些痴人说梦,但在4月底到过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的人们,却实践了这种天方夜谭式的计划:如期举行的CIGE2008(第五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汇集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以色列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0家旨在推介现当代艺术的画廊,为观众准备了5000余件全球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多媒体艺术作品;在这其中,亚洲画廊占到总体数量的70%,拓宽亚洲当代艺术的视野,呈现其如灿烂千阳一般的风貌,成为本次CIGE的主题之一。
-
自古英雄 当出少年
-
作者:
张亚伟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与发展
生存发展
戏剧
中国青少年
观众
京剧艺术
青少年群体
依附于
当代
生命源泉
-
描述:
员,且就京剧振兴来说,更以高素质的学生团体为青少年受众的主流。 当代青少年受众的特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接受新鲜事物强,往往以第一视觉听觉效果决定是否接受一门艺术。 2.文化水平较高,对中国传统
-
奇人吴晓红:“中国梅花王”
-
作者:
张亚斌
来源:
大众投资指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纪公园
青梅
中国梅花
上世纪末
市场
梅园
国家公园
梅桩
浦东新区
嫁接
-
描述:
人送绰号"梅桩疯"2002年吴晓红退休后,本想好好享受晚年的淡然生活,然而他却在家乡看到十分痛心的现象。长兴是我国著名的"青梅之乡",但上世纪末,青梅鲜果市场滑坡,梅农含泪砍下百年梅树当柴烧。吴晓红决定要帮他们做些什么。仅仅一年多,他就花费300多万元,买了2万多棵青梅树。买来的青梅
-
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张亚琴
范贤坤
李晓琴
陆云
杨玉和
蔡伟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盘水市
景观雕塑
铁艺公园
三线建设
-
描述:
水城铁艺文化公园展现出三线建设与本土文化完美的融合,有清晰的三线历史发展记录,并通过景观雕塑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对于研究三线文化建设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勘测并进行研究。 雕塑被誉为“凝固之舞蹈”,水城铁艺文化公园不仅宣扬六盘水文化艺术,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
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研究——水城铁艺文化公园调查与研究
-
作者:
张亚琴
范贤坤
李晓琴
陆云
杨玉和
蔡伟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盘水市
景观雕塑
铁艺公园
三线建设
-
描述:
水城铁艺文化公园展现出三线建设与本土文化完美的融合,有清晰的三线历史发展记录,并通过景观雕塑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对于研究三线文化建设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勘测并进行研究。
-
元朝西藏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
作者:
张亚莎
来源:
中国民族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一中学
辽阳市
作品展
民族文化宫
西藏班
优秀作品
师生
美术
-
描述:
元朝西藏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
探幽浙江“桃花源”顺溪
-
作者:
张亚斌
来源:
新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浅蓝色
经络
阳光照射
行走
女子
爱人
爱情
油画
鹅卵石
冲刷
-
描述:
想象一下,在人间,有这样一个地方。两行峰峦叠翠的山,中间一条清澈见底的溪,一条青石板铺路的沿溪老街,老街靠山一侧则是几座建于清代康乾年间的古屋,溪流尽处耸立着一座形似竹笋的山峰,峰上挑着一眉冷冷的月牙,每当初三夜,“月生时,适当其尖。”电影《竹外桃花》曾在此地拍外景,这如油画一样的风景,是不是很美很浪漫? 南雁荡山深处的秀美之地 晋代名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
-
诡谲面具男:波兰艺术家斯塔西斯·艾德哥维奇的海报特色
-
作者:
张亚圣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塔西
海报
波兰
墨西哥
肖像
艺术风格
面具
艺术家
表达
特色
-
描述:
上世纪60年代末期,波兰招贴画中升腾起一股崭新的势力——其外部表象表现为一种抑郁、幽暗的气质弥漫于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内在机理则表现为对波兰艺术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内质思考。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就是斯塔西斯·艾德哥维奇(Stasys Eidrigevicius)。他活跃于油画、素描、插画(主要指藏书票)、招贴画、雕塑、摄影、产品设计、装置艺术和戏剧等诸多领域,尤以海报和书籍插画为著名。
-
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关于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思考
-
作者:
张亚玲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色彩
变革
线条
发展
-
描述:
本文试图就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和色彩两个方面,对现代工笔画的变革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传统工笔画中用线和用色的观念与现代工笔画中对线和色的创新变化做一对照,从而认识现代工笔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强调认识传统并从传统中发扬光大,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最佳的契合点,是工笔画艺术在当代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对西画的学习和借鉴也是工笔画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现代工笔画艺术在体现民族文化底蕴、时代变迁轨迹中展现艺术风格的多元并存格局,给现代工笔画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
汉代绿釉陶踏碓模型
-
作者:
张亚丽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绿釉陶踏碓模型
汉代
中国
工艺美术
形制
-
描述:
1954年,河北省进行第一次全省文物普查时,在赵县各子村征集到一件绿釉陶踏碓模型,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该踏碓模型底座长6.5、宽4.1、通高11.3厘米。泥质红陶,陶质坚硬,正面施一层绿釉,但剥落严重。上部为浅浮雕,下为底座。浮雕的主体为双人踏板捣碓状,两人侧身手扶长方形碓架,头右顾,眼平视,上身前倾,左腿紧绷,右腿高抬,踩于踏板之上。前面为一高高翘起的碓头,碓头呈长方体,前面出榫。底座似船形,前有圆臼窝,上承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