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帕德嫩之谜 古希腊雅典人的世界
作者: 康奈莉著   来源: 猫头鹰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瑞典   长篇小说   儿童文学   现代  
描述: 由翻译名家梁永安先生精心翻译之作,2017年隆重上市成大系主任翁嘉声教授专文导读雅典从来不模仿他人,只能成为他们的典范。古希腊雅典城邦,从古自今都是他人的典范。他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发展出人类*早的民主制度。其中奉祀雅典娜女神的帕德嫩神殿,更是西方世界民主、理性、艺术之象征。今人相信雅典人重视经验过于信仰,是个人重于集体的首倡者。但事实为何本书将透过西方*具象征性建筑,重新看见被忽视的历史面貌。1960年代,包裹在一批出土木乃伊身上的古希腊剧作残篇,跨越2500年,引导考古学家康奈莉推翻西方世界对帕德嫩的传统理解,以古人眼光找出雅典的核心价值。19世纪,有些人深信白色是古希腊所有雕塑的颜色,忽略雕塑有颜色残留的可能,当时大英博物馆甚至使用强酸和肥皂水来清洗这些来自帕德嫩神殿的大理石。他们随意地洗刷掉浮雕的表层,宛如洗刷了神殿原始的意义。一直以来,今日西方文明珍视的价值:理性、民主与人性,被认为生根于希腊雅典,在帕德嫩神庙开花结果。帕德嫩成为西方*伟大、*偶像型的建筑,是古希腊文明重要遗产,也是今日寻访希腊时必至的朝圣景点。但今人对于帕德嫩的理解就像是对雅典的认知一般,往往停留在民主理性的起源如此的印象。但帕德嫩神殿的原始意涵却非如此。西元前五世纪,被视为处于民主高峰的雅典,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战争中度过,生活在失去亲人与性命的恐惧里,支持雅典人的那股核心价值,体现在帕德嫩神庙建筑本身。一如希腊各城邦的神庙建筑,其兼具看版式的炫耀与教育功能,神庙等建筑的存在正是不断提醒希腊人过去的历史,以及传递各城邦的精神。但今日对这座西方*具标竿性建筑的解读,从15世纪一幅关于帕德嫩的素描中那无中生有的带翅膀小天使,便能清楚感受后人如何将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在帕德嫩。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对人、理性的歌颂,加上19世纪民族主义兴起,帕德嫩因而被赋予驱逐野蛮、恢复文明的表征,也成为西方民主的起源象征。此后世界各国许多著名建筑,也都一再复制帕德嫩神殿,例如纽约图书馆、华尔街的金融建筑都是以(文明、理性)的形象来建造。今日我们只看见它是西方民主起源与人类理性之象征,相信雅典人重视经验理性多于信仰,相信他们认为个人比集体重要。却不知帕德嫩歌咏的民主,是古人的标准,与今日的理解有所不同。雅典,在古希腊与后世都是他人模仿崇拜的标准,自1970年代以来,希腊为当地古代建筑的保存与修复成立专门小组,不仅重现雅典人的建造过程,更经由对此过程的理解,赋予今人全新目光去认识这些建筑。而本书作者更透过佚失已久的欧里庇得斯剧作,辅以*新的考古研究和古希腊的历史研究成果为基础,还原帕德嫩*初的形象样貌,生动地将希腊神话、雅典历史与神庙建筑比对讨论,说出一则则充满神性与人性的故事,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雅典城邦的起源与雅典人的世界。由此,得以远离数百多年来逐步建立的偏见,重新了解影响人类至深且钜的一段文明历史。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