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苏天赐油画线条的表现性研究
作者: 吕洪良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   融合   师造化   线条  
描述: 本文致力于研究国立艺专第二代西画家苏天赐油画线条的表现性特征,他延续早期洋画界所开创的将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语言与中国传统写意语言的融合之路,在油画领域使得这种探索得以延续并进行本土转化,将着落点放在吸收汉代画像石、中国墓室壁画、中国书画艺术中线条的表现性语汇,移植到建立在以写生为基础的油画风景、静物、人物的表现当中去,形成具有很强写意性的具象表现绘画,为油画的本土转化作出富有建设性的实践成果。
《一个夏季》系列作品创作感想
作者: 吕洪良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层   传达   色彩   表达   艺术大师   情绪   艺术品   作品创作   油画   夏季  
描述: 要表现真情实感得去做画,首先心中会有强烈的情感想流露,要有感,而后想借助某一方式(画画)得以把这种情感记录下来,表达出来,这是人的精神需求.所以艺术这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有时费劲心机却适得其反,有时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大概也是艺术创造的特殊性吧。真正的好文章其实是很简单很自然的,心中有感流为文字,没有别的做作了,但一定有感而发,不可没感硬来,所以诗中有“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之说。画油画的人就是要通过油画这种艺术方式,利用油画中丰富的色彩、造型、笔触等形式层面的东西来说话,来表达我们的情绪,而不是为形式而形式,这样出来的画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没
扬州古城油画写生的当代意义
作者: 吕洪良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古城   西方艺术   当代意义   绘画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油画写生   扬州八怪   地貌特征   艺术语言  
描述: 选择扬州古城作为油画写生的对象寓意深刻。一是用油画来描绘,是西洋画,不同于当初闻名遐迩的"扬州八怪",是中国传统书画。二是选择扬州古城为对象,描绘的是扬州一代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明显的地方性,不同于所描绘的法国巴黎南郊枫丹白露森里的小村庄巴比松一带的地貌特征:也不同于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康斯太勃所描绘的英国萨福克州车勃高尔特乡村的地貌特征和风土人情。三是画者是中国人,是经过正规高等艺术院校深造的博士生,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好继承。这样的写生有很有意思的地方,有新的关注,蕴含作画的态度和作画
从国立杭州艺专看“中西融合”理念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吕洪良   来源: 上海文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融合   表现   国立杭州艺专   写生  
描述: 本文研究民国时期国立杭州艺专如何应用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在美术教育上"兼容并蓄"的"融合"理念。将西方艺术(法国学院派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移植到美术教育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创造力体系当中,形成国立杭州艺专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新艺术的独特"文脉",为社会培养出众多艺术大家,这种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成功经验作为一种"文脉"应该得以延续并发扬。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