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毛泽东形象寻找依据:刘春华创作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春华
中国人民大学
张培
敢于斗争
毛主席去安源
说明词
青年教师
中共党史
安源工人
准备就绪
-
描述:
1967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青年教师张培森等人自发筹办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运动"展览。展览的筹备者最初选中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位姓赵的高年级学生,由他完成一幅油画的创作参加展览,但当时他正在大连老家探亲,筹备单位决定一两天内就出发到安源,由于没有他的地址无法联系,于是经人推荐,年仅24岁的刘春华临时顶替介
-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背后的故事
-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党的生活(河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毛主席去安源》
故事
“文革”期间
人口总数
油画
社会政治生活
-
描述:
诞生于1967年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曾引起过轰动,画家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的名字也随之传入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之一。
-
Autodesk Showcase 2014中文版标准培训教程
-
作者:
赵殿华 李兰英 牛晓云编著
来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教材
应用软件
-
描述:
本书以AutodeskShowcase2013软件为基础,分17章,以“六键速成法”为核心,讲解工作流程、模型导入、导航等基本知识和操作;以“场景六要素”为纲、用六个键来分步详细介绍了Showcase的环境、材质、快照、备选方案、动画、故事板等常用的基本功能与渲染操作;再以自定义场景和显示、纹理贴图与贴花等作为提高,最后以手持钻机为实例,贯通全书的知识点来进行渲染的综合操作。
-
作家梁信与电影《红色娘子军》
-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老年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祝希娟
热带丛林
《红色娘子军》
陈鲤庭
谢晋
军区政治部
解放军文艺奖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中短篇小说
眉头紧锁
-
描述: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曾经感动和激励过几代中国人。作为这部电影的编剧,老作家梁信不愿多谈自己,而是一直强调:如果没有导演谢晋,没有当时的上影厂厂长陈鲤庭,没有演员祝希娟,就不会有这样一部被观众追捧的作品。"我原来是个‘武艺’工作者"梁信的家,位于广州军区政治部干休所内。客厅里挂着一幅老作家的大型油画。画面上的梁信一身戎装,眉头紧锁,庄严雄壮地立于天地间,
-
老作家梁信:《红色娘子军》改变了我的人生
-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老人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意志
广州军区
作家
政治部
文艺工作者
《红色娘子军》
画面
人生
-
描述:
“我原来不是文艺工作者,而是‘武艺’工作者” 梁信的家位于广州军区政治部干休所内。踏人梁信家的客厅,最先映人眼帘的便是墙上那帧名日《梁信》的大幅油画。画面上的梁信一身戎装,眉头紧锁,雄姿英发地立于天地间。在他背后则是汹涌的大海、流云的天空。这壮丽的画面,正是梁信的人生和精神意志的真实写照。这幅画下面,是梁信写的一首诗:“海疆岩丘我为身,惊涛骇浪幸尤存。
-
刘春华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老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安源工人运动
毛主席
美术学院
中共党史
青年教师
高年级学生
展览会
毛泽东思想
油画
-
描述:
1967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青年教师张培森等人自发筹办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展览的筹备者希望能有一幅反映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的油画参加展览,最初选中了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位姓赵的高年级学生来完成,但此时他正在大连老家探亲。由于筹备单位决定一两天内就出发去安源,却又苦于一时无法联系上他,于是经人推荐,年仅24岁的刘春华(原名刘成华)临时顶替介入了这个展览。他接受
-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背后的故事
-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文史春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春华
美术工作者
成华
一幅画
北京画院
毛主席去安源
美术事业
画史
人口总数
社会政治生活
-
描述:
诞生于1967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的一大轰动事件,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的名字也随之响亮地传入了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之一。当年,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