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为毛泽东形象寻找依据:刘春华创作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春华   中国人民大学   张培   敢于斗争   毛主席去安源   说明词   青年教师   中共党史   安源工人   准备就绪  
描述: 1967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青年教师张培森等人自发筹办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运动"展览。展览的筹备者最初选中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位姓赵的高年级学生,由他完成一幅油画的创作参加展览,但当时他正在大连老家探亲,筹备单位决定一两天内就出发到安源,由于没有他的地址无法联系,于是经人推荐,年仅24岁的刘春华临时顶替介
曾竹韶: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的创作者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中华民族   纪念碑   人民群众   创作者   浮雕   雕塑家   天安门广场   虎门销烟   中国人民  
描述: 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屹立着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凝聚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毛泽东主席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8个大字时起,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占据了神圣而崇高的位置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背后的故事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党的生活(河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毛主席去安源》   故事   “文革”期间   人口总数   油画   社会政治生活  
描述: 诞生于1967年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曾引起过轰动,画家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的名字也随之传入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之一。
曾竹韶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党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群众   毛泽东   曾竹韶   天安门广场   革命历史   中国人民  
描述: 从毛泽东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时起,屹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占据了神圣而崇高的位置。当无数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时,除了镌刻在上面的八个大字依然熠熠闪光之外,碑座上那8幅铭记着中国人民革命历史的浮雕,也为我们定格下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璀璨的瞬间。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者之一曾竹韶
作者: 孟兰英   来源: 党史文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则徐   纪念碑   创作经验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者   浮雕   天安门广场   虎门销烟   石膏模型   雕塑  
描述: 他是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者中唯一健在的艺术家;他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第一批教授;他是北京中山公园内孙中山像的作者;他就是曾竹韶。当年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八位作者都是雕塑界叱咤风云的大师级人物,如今绝大多数已经驾鹤而去,依然在世的只有今年已经103岁高龄的
Autodesk Showcase 2014中文版标准培训教程
作者: 赵殿华 李兰英 牛晓云编著   来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教材   应用软件  
描述: 本书以AutodeskShowcase2013软件为基础,分17章,以“六键速成法”为核心,讲解工作流程、模型导入、导航等基本知识和操作;以“场景六要素”为纲、用六个键来分步详细介绍了Showcase的环境、材质、快照、备选方案、动画、故事板等常用的基本功能与渲染操作;再以自定义场景和显示、纹理贴图与贴花等作为提高,最后以手持钻机为实例,贯通全书的知识点来进行渲染的综合操作。
刘兰英[粉彩画作品]
作者: 刘兰英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粉彩艺术   设计艺术   陶瓷艺术   艺术特征   现代粉彩  
描述: 刘兰英[粉彩画作品]
高古游丝之邓明
作者: 赵兰英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水   民族学院   《人民日报》   中国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作品   中国山水画   美术家  
描述: 人物简介邓明,编审,从事美术出版工作30年,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上海画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参与、策划、主持过一系列有影响的美术摄影创作出版活动,获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写给欧美读者的中国画述要》(2009年英文版)、《文化中国·中国画导读》(2005年英文版)、《上海情怀》(2003年油画写生集)、《中国APEC会议系列招贴》(2001年主设计)、《近现代名家书画品鉴》(1999年)、《世界艺术百科·印象主义》(1990年英译)、《摄影史话》(1987年)。
从工笔走向写意——李煜前后期诗词风格比较
作者: 兰英   来源: 知音励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煜   工笔   写意  
描述: 影响李煜词前后期构图笔法的重要因素,就是作者写词时的心境与生活境遇。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让本就生性多情敏感的李煜有了多于常人的人生体验,这不仅使他的词视角开阔情绪饱满而真实,甚至词中描写的画面在构图方式上前后期也有较大差异。
想起那个乡
作者: 赵兰英   来源: 瞭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讯息   发展型   劳动力缺乏   京九铁路   顽强的人   世态人情   摆脱贫困   铁路   回忆起   包工建筑  
描述: 上海文化娱乐市场喜事临门:历时半年的市“文明舞厅”评选活动10月24日揭榜,33家舞厅、歌厅、卡拉OK厅获此殊荣。金灿灿的匾额挂在厅前,好荣耀,好神气。 繁荣兴旺 文明健康 入夜,南京路沐浴在五彩的灯光下,车流、人潮,组成缤纷的世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