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绘画异化的理由——张京生访谈录
作者: 张京生   金山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油画家   博纳尔   人性本质   维亚尔   我自己   达达派艺术   张京生   艺术样式   中央美院  
描述: 近30年,自己多次出国,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朝拜"已经"死去的艺术样式";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解读"现今"新生的正在成长的艺术样式"。它们都给予我很大的震撼。这一时期我有了更多的追求,有了更多的"画画的理由",追求油画的"唯美",追求油画的"中国化",追求油画的"强力度",画过十分逼真的写实样式,也画过所谓表现的"写意"甚至"抽象"的画作。一些尝试尽管自己很真诚,但自己过后对有些尝试却十分不满意,有些画已流入社会,使我"汗颜"不已。这一段虽然很混乱,但有一个问题却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自己画画的理由究竟是什么?艺术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境之初——周海屹油画作品展
作者: 邓国源   张德健   张京生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善意   绘画作品   画面感   天津   美术学院   自然与人   包容   中国油画   现代艺术学  
描述: 我的这些作品只有一个题目——《关于山的作品》自然的沉默和包容让我感动,它是一个“善意的存在”我试图用两种方式表达一个主题作品中有我诗意化的理想和对大自然的醒悟周海屹2006年4月周海屹(1976-2006),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综合绘画系讲师1976年11月生于内蒙古丰镇市2000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7月非常艺术展2003年3月墙内与墙外艺术展2003年8月第三届中国油画展2004年8月亚洲青年艺术家作品展2005年7月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大展2006年4月境之初——周海屹个人作品展
《中国油画双年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 朱京生整理   来源: 美术史论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油画双年展   技法   油画  
描述: 《中国油画双年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画外的景观:偶发逻辑的意义
作者: 张京生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美   油画艺术   在人间   就是你   人性本质   艺术作品   后传   不可知   什么是艺术   自我救赎  
描述: 什么是艺术?人性本质在精神层面的聪明表达及物化即为艺术。“聪”表明了艺术与感官及心智紧密相系,“日”与“月”相对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暗示了艺术作品的前瞻及不可知的局部特征,构成了完整的艺术永恒特质。以此认识,近年来我力图深化自己油画的“唯美”和“力度”,尽力靠近或揭示“人性本质”展示出的现象或问题。2013年我完成了这件重要的油画作品,以绘画的“异类”来表达观念的意义,作品共由十幅油画组合而成。
张京生作品
作者: 张京生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和平解放   艺术理想   画院副院长   天山南北   美术大展   浣花溪   艺术观点   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   自然造化  
描述: 作者自述:我第一次写生是在1954年3月,当时我13岁。1956年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开始了我所谓正式的“专业写生”。50岁之前我的画作绝对以写生为主,50岁之后已基本不画写生,只是在2014年赴俄罗斯时又画了二十多幅风景写生。为什么画写生?为什么不画写生?绘画的理由是什么?这些命题都很重要。为什么画写生?是为了把对象画像或者画得不像,为了对对象的形体结构、色彩关系、工具材料熟悉并掌握。写生会产
?受油画·感受艺术(下)
作者: 张京生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孙建平   肖像   书法艺术   油画  
描述: ?受油画·感受艺术(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油画) 天津
作者: 张京生   王元珍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油画) 天津
家乡喜讯 油画
作者: 张京生   王元珍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工作   名单   版画艺术   作用   刘开渠   中国   书记处   委员会   美协   美术家  
描述: 家乡喜讯 油画
观念、心灵、精神、美感合一的迹化:梁占岩绘画艺术分析与研究
作者: 傅京生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特质   女性关注   时尚   绘画艺术   绘画主题   女性形象   卡茨   男性视角   女性肖像  
描述: 一看梁占岩2003年画的《失落的风景》,像看罗丹的《地狱之门》。其视觉语言,不仅有雕塑感,而且,内蕴了社会变迁对人们精神心理之影响予以了特殊的人文关怀这一特指——这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当下处境中,画家身为社会一员,对人的生命存在的追问使然。此外,看占岩的《失落的风景》,也像看夏凡纳的《贫苦的渔夫》与米勒的《晚钟》,有宗教意味,能使我们久藏在心中热切期望倾诉出来的话语,与画面形象内蕴的精神气息,在两相碰撞中,进入和声。不过,占岩的画面的形式语言,却不是罗丹式的,也不是夏凡纳式的——占岩画面的视觉语言,可以溯源于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笔墨形式之中,那种重视笔墨线条的语言形态,那种与中国传统人文语境通约的气象,那种笔笔生发的
杜平让的绘画境界及美学思想
作者: 傅京生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创作实践   形式语言   图式语言   绘画技法   工笔重彩   时代气息   杜平   中国画   人文文化  
描述: 杜平让作为当代花鸟画创作领域的中坚人物,不仅注重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更注重材料语言的研究。无论白描写生还是工笔重彩,皆能择唐宋传统精华,善取天地英气,故其作品传达出生命酣畅之美。他以坚实的学院功底、慎密的图式语言、精深高妙形式技法,立足中国文化精神本位,创造出既具时代气息又有鲜明个性面貌的作品风格。近十年来,其艺术语言愈加成熟,作品蕴涵的技术意识与中国当代的人文文化心理需求紧密结合。他的创作实践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画的艺术功能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成为分析、研究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最佳参照范本。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