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釉上彩瓷发展史略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景德镇瓷
彩绘
新彩
釉上彩
发展史
青花
民窑
粉彩
素三彩
-
描述:
釉上彩瓷,是指在烧成的瓷胎上(颜色釉胎、白釉胎或涩胎),以不同的彩料装饰纹样,入烘炉烤烧后花纹呈色绚丽并固着在瓷胎上的一类彩瓷之总称。它品种繁多,按彩料可分:金彩、五彩、荤三彩、素三彩、斗彩、珐花彩、粉彩、墨彩、新彩等。按彩绘工艺可分:画花、刷花、喷花、印花、花纸
-
景德镇明代纪年墓出土的民间青花瓷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混水
足径
锦纹
纹样
官窑
民间青花
景德镇市
腹径
民窑
乳浊
-
描述:
民间青花瓷,是指民营手工作坊生产的、供民间使用的青花产品,又叫民窑青花瓷,以日用饮食器皿为大宗。它不包括明隆庆、万历以来“官塔民烧”的进御产品。 民间青花随着青花的产生而产生,在景德镇成功地创烧于元代。由于它生产较简
-
景德镇首次发现带纪年铭的唐代青瓷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残片
景德镇
纪年铭
玉壁
青瓷
首次发现
瓷都
瓷业
浮梁
-
描述:
瓷都景德镇素以产瓷历史悠久,制瓷技艺精湛,产品价重艺林而蜚声中外。据史籍记载:自汉始烧土胎粗碗。南朝陈,“镇民多业陶”,至德元年(583年),受命烧制供造宫殿的“陶础”。隋大业初(约605年),曾“始作狮象大兽。”至唐,有“陶(玉)窑”、“霍(仲初)窑”,制瓷日就精巧,产品“莹缜为玉”,曾运入关中,并贡于朝廷,博得了“假玉器”之称,昌南镇亦称“陶阳镇”了。但是,景德镇唐以前的瓷业及产品面貌,仅见于诸如此类的文献记载,虽然1982年在市区落马桥“出土了唐代青瓷‘玉壁’形圈足碗残片一件”,但还不足以说明它是浮梁所产,仍缺少令人置信的
-
馆藏和窑址出土的元青花、釉里红瓷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纹样
元青花
残片
景德镇
牡丹纹
折枝
釉里红
梅瓶
民窑
-
描述:
《景德镇陶录》载:“镇瓷在唐、宋不闻有彩器,元、明来则多青花或倣他处青瓷矣。”至今,景德镇确不见元以前的青花、釉里红瓷。据现有资料,它成功地创烧于元代,到元代后期,青花则较多地生产并风靡于世,成为官窑和民窑、内销和外销的重要产品。这一重大的成就,不仅大大地丰富了我国陶瓷装饰,而且创造了一条非常符合“白釉泛青”瓷的装饰形式,形成了完美的青花艺
-
元青花的装饰特色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元青花
景德镇
磁州窑
枝干
折枝
元代青花瓷器
姜芽
吉州窑
装饰构图
-
描述:
瓷质、器型和装饰,三者可体现陶瓷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色,也是人们鉴赏陶瓷的三个主要方面。元代青花瓷器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闪青、光润透明,器型浑厚凝重、气魄雄伟,装饰构图多层次,纹样分布繁密,用笔酣畅有力,纹样形象严谨生动,青料秾重艳丽,风格独树一帜,是华夏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仅从它的装饰特色作一分析。
-
介绍两座明景泰墓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
作者:
欧阳世彬
黄云鹏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
图版
青花瓷
折枝
景德镇市
釉里红
景泰
弦纹
瓷器
出土
-
描述:
一、景泰四年严昇墓此墓座落于景德镇市东郊竟成公社新厂大队唐家坞村口山坡上,于1974年9月,在建房挖地基时掘出。同时出土的瓷器,除破碎者外,均由我馆收集,计七件,全部饰有青花。介绍于下: 1.青花
-
馆藏和窑址出土的元青花、釉里红瓷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青花瓷
杨梅
安远县
县城
信丰
水草
古瓷
器物
建窑
-
描述:
馆藏和窑址出土的元青花、釉里红瓷
-
真品与高仿、粗仿青花瓷热释光及成分分析对比实验
-
作者:
梁宝鎏
鲁方
黄云鹏
李德卉
来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仿青花瓷片辨认
热释光
X荧光分析
-
描述:
为了防止有人以假乱真,扰乱古董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通过三种青花瓷碎片(真品、高仿、粗仿)的热释光及微探针型X荧光分析对比,找出三者的不同。结果表明,热释光法可以直接给出真伪。从X荧光得到成分来对比此三种瓷片的异同结果,建议用瓷胎的多个主、微量元素一起来分析对比,才易于得到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