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粉彩及其产生与发展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月轩   彩瓷   景德镇   雍正   珐琅作   釉上彩料   康熙   瓷胎   二十年   粉彩  
描述: 本文主要論述了粉彩的概念及其怎样产生和发展的,有自己的見解。我們欢迎讀者来稿討論,以求得符合历史的、科学的結論。
古瓷鉴定基本知识(续完)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官窑   产品   景德镇   鉴定   主要内容   古瓷   命名方法   窑口   瓷器  
描述: 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这是在古文献中较早以瓷产地来称道产品的窑口的名称也相随而生,随着瓷业的发展,窑口的命名方法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1)以烧造地点来命名.如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江西
试论民间青花瓷的装饰特点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装饰   瓷器  
描述: 民间青花是对官窑青花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民营手工作坊生产的,供民间使用的青花瓷,又叫民窑青花瓷,以日用饮食器皿为大宗。民间青花瓷随着青花瓷的大产生而产生。景德镇自元代成功地创烧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明代则成为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纹样最丰富,国内外市场最广阔的主要商品。由于它出于民间青花艺人之手,植根于广大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它不仅反映了历代人
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雍正   镶嵌   御窑厂   凸出   正楷   景德镇市   釉里红   唐英   内务府  
描述: “佑陶灵祠”青花瓷匾,是雍正九年仲冬督陶使唐英为“风火仙庙”所书,它镶嵌在庙的西院墙门楣的上方。匾长135、宽43.5、厚6厘米;四周的缠枝番莲纹和中间的字为青花,印为釉里红,字、印都阳文凸出;字正楷,规整精工、清秀健
古瓷鉴定基本知识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仿古瓷   陶瓷史   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收藏   釉里红   重要内容   文物鉴定   景德镇陶瓷   瓷器  
描述: 黄云鹏同志撰写的"古瓷鉴定基本知识"全文共分五个部份,一、学习古瓷鉴定的意义;二、古瓷鉴定的主要内容;三、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四、古瓷鉴定的方法;五、古瓷和新瓷的一般区别.本期发表此文第一、二部份,其它部份待续.
元代影青釉童子观音瓷雕(封底图说明)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雕   观音   景德镇   粘附   童子   成型   泥釉   元代   飘带   基本形体  
描述: 影青釉童子观音瓷雕,高23.7厘米、底9.2×4.2厘米,呈偏圆形。观音趺坐,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和飘带、璎珞、袒胸,体态端庄,面容温雅慈祥。椅前左右各立一拜状童子,叫“童子拜观音”或“童子观音”。观音基本形体以模印成型,宝冠与飘带、璎珞则以手捏制、粘附其上。胎粗、色褐黑。影青釉带卵白色,界于影青与“枢府”釉之间。底坐左右两角似用白色泥釉
青花彩色玲珑薄胎蓮子碗 (封底图說明)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预先设计   孔眼   景德镇   彩色   色釉   玲珑瓷   花纹   青花   透明度   还原焰  
描述: 《饮流斋谈瓷》云:”素瓷甚薄……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具体地说,就是指按照预先设计,在瓷坯上镂刁出各种形状的孔眼组成花纹,然后以透明度强的谈青色釉将孔眼填平,再统挂一层白釉,入窑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的瓷器。由于孔眼组成的花纹结构奇巧、釉色明晰,给人细致精巧、玲珑剔透之感,故称“玲珑瓷“。若它衬以青花纹样,就叫“青花玲珑瓷“;若孔眼中分别填入淡雅的红、黄、绿、兰等透明色釉,就叫”彩色玲珑瓷”。
明代民间青花瓷的断代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青花瓷   纹样   元青花   民间青花   明代   断代   釉里红   景德镇陶瓷   出土  
描述: 青花开始出现在民营手工瓷业作坊内,为了别于官窑青花瓷,我们把民营手工作坊内生产的、供民间使用的青花瓷称为"民间青花".在景德镇,它自明代永乐、宣德以来,则是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纹样最丰富、海内外市场最广大的行销商品.凡大量生产的商品,是最能反映当时的生产面貌和技艺水平的;又由于民间青花根植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也就最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景和审美爱好,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状况;青花瓷昔日的销行广泛,使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有着大量的出土和收藏,成为中外贸易、文化技术友好交往的见证;另外,民间青花艺术造诣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