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云鹏】搜索到相关结果 73 条
-
景德镇首次发现带纪年铭的唐代青瓷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残片
景德镇
纪年铭
玉壁
青瓷
首次发现
瓷都
瓷业
浮梁
-
描述:
瓷都景德镇素以产瓷历史悠久,制瓷技艺精湛,产品价重艺林而蜚声中外。据史籍记载:自汉始烧土胎粗碗。南朝陈,“镇民多业陶”,至德元年(583年),受命烧制供造宫殿的“陶础”。隋大业初(约605年),曾“始作狮象大兽。”至唐,有“陶(玉)窑”、“霍(仲初)窑”,制瓷日就精巧,产品“莹缜为玉”,曾运入关中,并贡于朝廷,博得了“假玉器”之称,昌南镇亦称“陶阳镇”了。但是,景德镇唐以前的瓷业及产品面貌,仅见于诸如此类的文献记载,虽然1982年在市区落马桥“出土了唐代青瓷‘玉壁’形圈足碗残片一件”,但还不足以说明它是浮梁所产,仍缺少令人置信的
-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工艺
-
作者:
黄云鹏
黄滨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景德镇
鉴定
烧制工艺
元代
-
描述:
元青花仿品层出.给元青花鉴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烧制工艺是鉴定元青花的一个重要途径。胎泥、釉料的制备元青花的胎泥.过去一致认为是景德镇南安一带的瓷石泥加瑶里高岭土混合淘洗的“二元配方”。然而经过笔者
-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工艺(下)
-
作者:
黄云鹏
黄滨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景德镇
烧制工艺
元代
-
描述: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工艺(下)
-
景德镇五代瓷业概况及产品特征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五代十国
关中地区
景德镇
新平县
青瓷
同类产品
唐代
造型
瓷业
-
描述:
景德镇,西汉时地属豫章郡,东汉至三国属鄱阳县,季汉开始制陶。东晋始设“新平镇”,镇的设立,说明当时经济已较为繁荣。南朝陈以来,当地人多以陶为业,至德元年(583年),陈后主在建康(今南京)大造官殿,镇民受命烧制过“陶础”。隋代大业初(约605年)隶鄱阳郡,并曾制作过狮象大兽两座。唐代武德四年(621年)始设新平县,此时有“陶窑”、“霍窑”,制瓷日趋精巧,产品胎土白、体稍薄、色素润,“莹缜如玉”,曾运到关中地区并贡于朝廷,博得了“假玉器”之称。在景隆初年(约707年)设有“监务所”,曾为朝廷赶烧过献陵祭器。此外,镇内市埠桥盛氏烧有硫璃窑。唐代此地由于以陶瓷为业的人户
-
景德镇瓷器雕塑史略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雕
观音
民间工艺美术
相结合
福建
元代瓷器
雕塑
颜色釉
景德镇陶瓷
历史悠久
-
描述:
瓷器雕塑(简称瓷雕)是塑雕艺术中的优秀品种之一。由于它制作原料产地广泛,蕴藏丰富,可塑性强,成型方便,烧成后瓷质晶莹光洁,又易于清洗,历久犹新,为人们所喜爱,也是最能深入人们生活之中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景德镇瓷雕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据清人《南窑笔记》记载:“隋大业中(公元605年——618年),始作狮象大兽二座,奉于显仁宫”。但至今未见隋、唐实
-
浅谈景德镇“何派”瓷雕艺术传人游长子
-
作者:
陈梦龙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雕艺术
景德镇
-
描述:
景德镇瓷雕自北宋(公元960~1127年)以来就源源不断地生产,至明末清初,专业生产作坊不断增多,名家辈出,产品畅销国内外。在1949年以前近百年时间里,国运衰,瓷运败,瓷雕生产受到抑制。然而,即使如此,许多瓷雕名人坚持把瓷部的兴衰与自己的艺术生命紧紧相连,更加艰辛地把才华和汗水倾注在自己的事业上,使瓷雕名作
-
浅谈景德镇“何派“瓷雕艺术传人游长子
-
作者:
陈梦龙
黄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雕艺术
景德镇
-
描述:
浅谈景德镇“何派“瓷雕艺术传人游长子
-
吉州窑遗址保护与镇区建设的协调之路
-
作者:
庄云鹏
来源:
城乡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宋末
古窑
大遗址保护
吉州窑遗址
建筑遗址
江西省吉安县
保护区范围
基本重合
永乐镇
文物保护区
-
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镇区处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吉州窑遗址范围,与保护区范围基本重合。永和镇在城镇建设过程中,着力处理好文物古迹保护及开发与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突破常规,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成功走出一条城镇建设与吉州窑遗址保护协调发展之路。一、吉州窑与永和镇息息相关"先有吉州窑,后有景德镇",这是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百姓对当地这一千年古窑引以为豪的习惯说法。相传南宋末
-
高仿古瓷辨伪要点
-
作者:
黄云鹏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
官窑
彩瓷
自然流畅
装饰工艺
景德镇市
建军
珐琅
葫芦
制作工艺
-
描述:
黄云鹏,我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现任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会长、全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和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北大资源学院客座教授,法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授予“特聘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古陶瓷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时代原料选择与加工、成形工艺、施釉与装烧方法、装饰手段与技法、人们的使用要求与审美爱好等诸因素的客观反映。 如今一些人用当代的原料、工艺技术、艺术手段等来模仿过去的制瓷工艺,去仿制古陶瓷产品,只能近似。仿古能达到“几可乱真”就算了不起,这类仿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仿瓷。陶瓷制作工种多、流程长,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画者是画而不染,染者是染而不画。其中只要某一个工种自以为是,或对传统技艺不熟练,就会留下他的习惯手法或模仿生硬、不自然的工艺痕迹,这些便成为我们辨伪时的因素。 要点一:古老昧自然 也就是我们对鉴定对象的第一感觉——老气。 不论是传世品还是出土物,由于经历了许久的空气中微酸、碱的自然风化和人们在使用、欣赏时的长期抚摸等,会使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在强光下无刺眼的高光点,而会有一种光亮柔和、温润如玉的感觉。
-
关云鹏
-
作者:
关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工开物》
设计学院
行记
杨永善
南京艺术学院
陶瓷设计
工匠们
冯健
在读研究生
科研经费
-
描述:
关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