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何多苓:从不主流也从未消失的旁观者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杨时旸 

【刊名】中国新闻周刊

【关键词】 消失 艺术家 少数民族 旁观者 作品 四川美院 文革 油画 主流 中国当代艺术

【摘要】“我觉得他们对于政治的关注程度已经超越我的底线了。我从来都不会画那些东西。” 初春的798一扫冬日的冷清,又重新成为时尚男女拍摄山寨写真照的取景基地。画家何多苓就站在一家小画廊的院子里,默默看着一群端着单反、摆出各种怪异姿势的年轻人蹦蹦跳跳地消失在街角。 处在798的热闹之中,何多苓穿着深色的夹克和半旧的牛仔裤,看起来如同一个偶然闯入的游客。实际上,早在1980年代初,何多苓就凭借《春风已经苏醒》在中国油画圈内暴得大名。当时,这幅朴素平实的油画被评论界解读为“描述了中国政治解冻和社会变革的前兆”。 在那之后,何多苓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内逐渐成为了一个异数。他始终没有站在最热闹的中心,也从未曾消失,而他的画依然被瞩目。他就如一个旁观者,看着自己身处的圈子里一切热闹发生、退场。 30年前就被“主流” “可能是因为我的态度,就不爱凑热闹。”何多苓坐在画廊院子里一边吃着快餐面条一边对记者念叨。一片蚊虫和柳絮在他的头顶盘绕,他也并不在意。“我对生活要求不高。”他笑笑说,“当年知青生活对我影响太大了。” 说起这话时,才让人想起他的年龄。这位眼神充满精神的画者,今年已63岁。

【年份】2011

【期号】第17期

【页码】72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