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吴保华 

【刊名】收藏界

【关键词】 原料 乾隆 隶书 石渠 清代 质地 赵国 添加剂 色泽 制作工艺

【摘要】澄泥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用绢袋淘澄汾水河泥,放入适当的添加剂,干固以后,入窑中烧成砚材,然后雕琢成砚。其质地坚细,耐磨,与石无异,加之取材方便,故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原料及烧制火候所致,故澄泥砚有各种不同的色泽,有朱、紫、黄、绿等色。澄泥砚起于唐,兴于宋,在宋代已总结出一套澄泥砚制法,见著于苏易简的《文房四谱》及米芾《砚史》。制作地区有山西汾河沿岸的绛县,河南的虢州、相州,山东的柘沟镇,河北的滹沱河沿岸等地,明代以后南方亦有制作。澄泥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就出现了多种形式,自然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及特殊原料制作的文化产业。 这方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见图拓),呈正方形,鳝鱼黄,砚池凸出,石渠深凹,砚体不大,却有敦实古朴之感,双面雕作均为石渠式。正面周缘浮雕夔纹,夔龙或相背,或平视,或站立,形态各异。背面砚首题篆书:“在水一方”;砚堂内隶书铭:“磨而不磨,涅而不涅。慧珠呈润,白雪效洁。组织锦心,吞吐莲舌。得未曾有,何先人灭,地老天荒,青磷碧血”。有“国”“麟”篆书方印。砚堂的外侧有行书铭:“康熙庚辰(1700年)秋七月二十八日制,乾隆庚申(1740年)冬十二月五日追铭”。

【年份】2012

【期号】第4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