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魂人物 台湾新编豫剧《花嫁巫娘》中的王海玲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李翠芝  

【刊名】上海戏剧

【关键词】 剧团 传统戏曲 王海 台湾 五十年 新编 演出 剧种 豫剧 创新

【摘要】迁台开篇 谁为戏种 对于非台湾本土的剧种,想要生根在地,茁壮成长,除了来自机缘巧合的时代推动,旗下的演员还必须要有过人的舞台魅力与勤恳的向上提升力。然而正是这样的组合,才造就了如今南台湾左营的豫剧队半世纪来特殊的生存空间。 随着台湾经济实力的崛起,以及大众传媒娱乐的兴起,戏曲艺术面临着严重边缘化的处境,虽说京昆等主流大剧种尚有文化积淀和学院研究背景的支撑,但原名飞马豫剧队的发展,却是面临着非母语欣赏习性的阻碍,演出机会大幅萎缩,几乎被挤压到裁撤的境地。特别在世纪交替前后,台湾政局动荡,作为中原文化象征意义的各类文化艺术几乎都被套上原罪的标签,原先群雄并立的三军剧队被整合编为一个京剧团。要说此时豫剧队也很庆幸地一并被归入,可苦的是毕竟限于河南方言的使用,随着原乡群众的凋谢,欣赏的热情渐入低迷,难以推广,始终处于努力演出、小心应对的境地,深怕一出戏票房变差,连带减少补助,又被提起存续的议题…。 但是,将危机视为转机的动力,豫剧团还是陆续推出了《大脚皇后》、《杜兰朵》、《武后与婉儿》和《慈禧与珍妃》等新编剧目,令许多非河南梆子的观众,都被其中的“玲魂”人物王海玲剔透玲珑的眼神和收放自如的诠释力吸引走入了剧场。

【年份】2011

【期号】第1期

【页码】34-35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