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桥案例:正在消失的艺术“异托邦”

日期:2017.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作者】宋诗婷 

【刊名】三联生活周刊

【摘要】北京城区内最大的自发聚居的艺术区——黑桥即将拆迁,又一个当代艺术“异托邦”将成为历史,背后是文创产业介入和北京高涨的房价现实。 拆 进黑桥村的路很少通畅。沿京密路往东北五环方向,大山子桥是必经之地,那是全北京城最堵的几个地段之一,赶上早晚高峰,四方车辆呈麻花状拧在一起,自行车和电动车如走迷宫般溜缝儿穿行,打开高德地图,箭头所指的方向一片黑紫色。 挤过大山子,望京的繁闹就被甩在了身后。右转是著名的“798”艺术区,再往前走是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廊零星分布的草场地。黑桥在它们身后。绕过中国电影博物馆,压过铁轨,就到了黑桥村口。我频繁出入的那几天,村口一片狼藉,搬家车和皮卡车进进出出,工人们站在车上,守着各种封在木箱子里的画框和包裹得奇形怪状的雕塑。 艺术家马东利在位于北京崔各庄黑桥村二道八号院的工作室内 村里租住的艺术家正在陆续离开黑桥。去年年底,他们收到消息,黑桥要整体规划,村里的艺术家被要求在2017年3~4月份彻底搬走。 2月底,我第一次去了搬迁中的黑桥,在二道八号艺术区见到马东利。两年前我到过他的工作室,100多平方米,一层工作、会客,二层睡觉,标准的艺术家工作室配置。 他刚从老家陕西绥德回来,手机闪个不停,群消息一条条涌进来。二道八号艺术区有个500人微信群。最近,群里来了很多陌生人,有搬家的、做运输的、作品打包的,小到要买个螺丝、铆钉,只要在群里吼一声,总有人跳出来解决问题。 “得到黑桥要搬家的消息,他们就都进群了,消息特别灵通。”马东利说。去年11月,二道八号院的艺术家也是在微信群里得到了消息——2017年3月底,住在A到F区、二道八号院、光华艺术区和金风艺术区的所有艺术家都要搬迁完毕,黑桥艺术区将成为历史。“第一反应就是找工作室。”马东利和十几个艺术家朋友搭伙,骑着摩托车,赶到有厂房、价钱相对便宜的顺义去撒网式找。 “黑桥拆迁,最急的还是年轻艺术家。”不算年轻的艺术家钟飚坐在位于李桥的新工作室里对我说,“很难再找到黑桥这样价格低,地理位置又好的工作室了,年轻艺术家的负担很大。” 黑桥艺术区最早的房东之一保旭東 相较于年轻人的措手不及,黑桥当年最早的入驻者钟飚早就另觅安顿之所。他消息灵通,很早就得到了拆迁情报,并当机立断割舍下黑桥这1000多平方米的“豪宅”和花园,搬去了位于顺义的李桥。 “从2009年开始,黑桥要拆迁的传闻就没停过,但这次是真的要拆了。中交集团介入,按照规划,整个环铁之内都将是湿地公园和文创产业。”钟飚说,黑桥的拆迁和之前索家村、奶子房等艺术区的拆迁不一样,这次不是针对艺术家,而是整片区域,“大局势不可逆,只能接受”。 艺术家口中的“大局势”是央企的介入和北京高涨的房价。黑桥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紧邻东北五环,到艺术活动活跃的草场地仅4公里,离“798”五六公里,距望京的中心丽都商圈也只有6公里。离村口不远的一个别墅楼盘,均价已逼近10万元/平方米,比这离五环更远的小区楼盘的售价也已超过4万元/平方米。 一条绕黑桥而建的环形铁路让这里侥幸成了多年以来的房地产价格洼地。这条长8.5公里的环形铁路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的综合性铁路试验基地,“和谐号”动车组就曾在这里试验,并投入使用。因为这道屏障的存在,环铁内的9000亩土地并未大面积开发,黑桥和位于环铁区域的其他村子依然是城乡结合部的模样。 艺术家吴迪在自己位于黑桥村F区的工作室里 经过2008年之前艺术市场的高热,北京市内各个艺术区的房租都大幅度提升,连离黑桥最近的环铁艺术区房租都一度涨到了每天每平方米两元钱。年轻艺术家和美院毕业生被黑桥低廉的房租和临近“798”、草场地的地理位置吸引,纷纷入驻。这片暂时被城市建设遗忘的村子成了很多人艺术家生涯的起点。 “艺术家们在这里,房租每天每平方米不到一块钱,再看看周围的房价。”钟飚带我们去参观他已经搬光了家当的工作室。他在黑桥住了11年,房租从每平方米两毛八涨到八毛五,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我们穿过村里的一片片棚户区,在日落前赶到了他位于黑桥A区的工作室。大部分东西都搬走了,近千平方米的屋子里堆着搬家时留下的垃圾,从那些散落的酒瓶、装饰画和椅子里还依稀能看到这座房子曾经的热闹。“用了8辆搬家公司的大车,当年钟老师从重庆来北京时,可只有一辆车的东西。”为钟飚打理工作室的助手小吴感慨。 艺术家、曾经的蓝房子酒吧股东之一翟倞 “看,望京SOHO。”同来的艺术家吴迪招呼大家。我们转身望去,略过近在眼前的垃圾和小平房,扎哈·哈迪德的著名建筑就在不远处的余晖里。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共 5 页

【年份】2017

【期号】第14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