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花儿”思想精髓的演变
【类型】期刊
【作者】曹金泰
【刊名】群文天地·百家讲坛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古典风格 欧洲 意大利 北方 原因 表现自我 美术
【摘要】河湟谷地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千百年以来.大通河和湟水河孕育了这一地区辉煌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花儿”作为这一地区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为河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花儿”在河湟地区一直肩负着为劳苦大众打发无聊时光、倾诉心声、传递情爱、表达相思、激发美好憧憬的重要任务。有这样一首“花儿”可用来佐证:“西天取经的是唐僧,白龙马驮经着哩;留下‘少年’的孙悟空,给穷苦人宽心着哩”。取经路上,有多少寂寞艰辛、艰难困苦自不必说.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种寂寞艰辛和艰难困苦绝非常人所能及,大概“斗战圣佛”在一路上为了打发那种艰辛和寂寞.在荒山野岭间把内心的苦闷、相思、艰难以及一心想取回真经的坚定决心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乱吼成几句山乡野曲.就成了今天“花儿”的雏形了吧。佛尤如此,人何以堪?当然先不说传说对于今天我们追溯“花儿”的起源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单是从这里我们多少能看出一点,那就是——“花儿”是一种人佛共赏的地方民歌,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烈着人们生存的意志,鼓励人们在不利和艰难中昂起倔强的头颅。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花儿”,开始探究“花儿”的溯源。探究“花儿”在西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传承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说“花儿”来自劳苦大众,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当中,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而恰恰是这个特殊的群体,决定了“花儿”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反映的生活现实。 从总体上说.“花儿”所表达的是劳苦大众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所表现出的坚强、乐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有“花儿”说“孟姜女哭倒了九里墙,墙根里哭出了范郎;没吃没喝的嫑难畅,有我时有你的盼望”。这首“花儿”的上阙讲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抵御外敌入侵、巩固江山社稷,广征劳苦大众大兴土木.修筑万里长城所造成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故事。范郎被征修长城,一去没有了音讯,丢下了新婚的孟姜女,独守空房,封建王朝的霸权统治活活打散了一对鸳鸯。冬至年关,孟姜女等不回在边关修筑长城的范郎,于是踏上了千里寻夫的漫漫征途。当她一直寻到长城,哭出的眼泪淌倒了九里长的城墙时.从里面出来的却是范郎的尸体。下阙“没吃没喝的嫑 难畅,有我时有你的盼望。”在人的生理需求受到极大的威胁,几乎到了“没吃没喝”,已经无法再活命的地步,这是怎样的一种困境,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然而即便如此,仍然还在鼓励着对方,给对方以美好的向往——“有我时有你的盼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还有一口气,只要有勤劳致富的勇气,“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然而范郎冰凉的尸骨却残酷地摆在了孟姜女的眼前,山崩了,地裂了,面包会在哪里?牛奶会在哪里?“骂一声黑心的贼秦王,你坏掉了八辈子天良!”在强大的封建统治之下.平民百姓们的挣扎和反抗显得那样苍白,即便是给一点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都来得那样无奈,甚至无情。然而不管怎么说,在这首“花儿”里,“有我时有你的盼望”一句.依然给那年那月的那些人给了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给了今天读这首“花儿”的我们莫大的鼓励和安慰。他们在苦难面前不屈服,在压迫和暴力面前没有轻易低头,虽然无奈,虽然未来渺茫,却依然鼓励着对方,彼此给予的勇气和力量。这种不屈服、不认输、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用一句苍白的安慰和鼓励来抵制封建压迫的精神,正是千百年来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一种性格,正是这种性格创造了和创造着我们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悠悠五千年经久不衰的华夏文明。 中国的劳苦大众受压迫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解放前期,统治甘青宁的马家王朝,给生活在河湟地区的劳苦大众所带来的压迫和剥削,造成的凄惨岁月比起过去上千年的封建统治有过之而无不及。“马步芳修下的乐家湾,拔走了心上的少年;哭下的眼泪和成的面,给吃粮人烙给的盘缠”。这首“花儿”以马家军强征暴敛、狂抓兵丁为背景,反映了当时被抓兵丁的妻子给即将去“吃粮”的丈夫烙盘缠时那种依依不舍、生离死别的情景。蒋家王朝土崩瓦解,盘踞在甘青宁的“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肆抓兵丁.听说当时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都要被抓去当兵.企图和人民解放军在兰州展开鱼死网破之争。“花儿”中那个为丈夫烙盘缠的女人,一边和面.一边流泪,几乎用眼泪和成了烙盘缠的面团。哭泣有什么用呢,“吃粮人”依然还得去“吃粮”,拔兵人别家,在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下,这一别生有几许,死有几许?然而在那个年代,妇女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强权的力量,只能把不满、极度的不情愿、揪心的挂念、生离死别的酸楚、活割了心头肉的痛苦流成两道泪行,揉进面里,揉进烙给丈夫的盘缠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依依不舍和生离死别的酸楚依然是对强权统治的一种反抗,只是这种反抗显得更无助、更无奈、更苍白,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充满了恐惧。 “雄鸡报晓乌云开,红太阳山头上上来,康庄大道共产党开,好不过改革开放的时代。”历史的演变所带来的是劳动群众意识形态的改变、生活实际的改变.进而改变的是“花儿”所反映的思想精髓。解除了几千年封建枷锁禁锢的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昂首阔步,继往开来,用类似于这样极富有生命力的“花儿”来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是劳苦大众心窝窝里的白牡丹。千百年以来,她用最朴实的辞藻讲述着劳苦大众最朴实的思想意识.记载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印记.把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活脱脱地传承到了今天。
【年份】2010
【期号】第10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欧洲文艺复兴南北方美术的差异及原因:以意大利和尼德兰为例 作者:姜琳琳 年份:2013
- 2、关于在绘画学习中临摹的思考 作者:邹昌锋,文云峰,周宇峰 年份:2010
- 3、谈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作者:韩璐 年份:2010
- 4、谈文字符号的艺术魅力 成 鲲 作者:成鲲 年份:2010
- 5、杂技的发展和趋势 年份:2010
- 6、彩虹瀑布颂 作者:张祖才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