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收藏品拍场走俏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善发 

【刊名】理财周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摘要】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核雕逐渐受到市场的追捧。在今年的春拍中,一件松子雕刻人物十八子手串以34500元成交,这无疑使得人们对于松子雕刻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 中国核雕艺术历史悠久,繁荣于明清时期。特别是将橄榄核、桃核、杏核等雕成的生肖、神仙人物、辟邪神兽、吉祥玩物等系于身上,以驱邪保平安。后因核雕的独创性、精巧构思和极高的工艺水平,风靡朝野,风行民间。精湛玲珑的核雕,成为了文人雅士官宦商贾显示身份的宠物,被视为当时的时尚,同时也是百姓寻求的饰物,而向为人们搜罗。 与橄榄核相比,松子的挑选要难些。松子,又称海松子。松子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又因其质地柔韧带劲,而成为理想的雕刻材料。但是由于松子壳比较薄,雕刻时的损耗率也很高,特备是表现力上有局限性的缘故,故刻刀特别要求锋利。平刀不快,容易戗掉,而且底板往往高低不平,松子不比橄榄核可以去掉一层重做。松子壳只有那么点厚,稍有分心就会雕穿,前功尽弃。修整平面底板,有时不能用刀铲,只能凝神并气用刻刀轻刮。 在松子雕刻中,比较普遍的是雕文字、古钱币、瓦当、封泥等等。也有花鸟、山水。难度最大的是圆雕、人物、猴头等等,像此次拍卖的十八子手串,以高浮雕手法表现,皆无缺漏,极为难得。

【年份】2011

【期号】第4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