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窟造像

日期:2004.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金维诺 

【刊名】雕塑

【关键词】 菩提树 陀罗尼 四川 广元千佛崖 东晋南北朝 黄河流域 公元 皇泽寺 菩萨 石窟造像

【摘要】四川佛教传入最早。相传永平16年(公元73年)印度高僧叶摩腾与竺法兰在大邑雾中山已兴建开化寺;郫县法定寺亦建于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成都万佛寺于延熹时(公元158-166年)兴建;资中宁国寺于建安5年(公元200年)建;三台香林寺为熹平4年(公元252年)建。东晋南北朝时,黄河流域战乱不止,四川成为由凉州去西域、由云南通印度、中外僧侣传法取经的通途。如东晋释道安南游、法和入蜀、释智猛去西域得梵本入蜀、沙门二十余人从蜀(?)(?)道至印度等。而建寺造像活动也兴旺,晋永和时(公元345-356年)建忠州宝珠寺,刘宋时(公元420-453年)建成都金花寺,梁大同(公元535-546年)建射洪惠普寺,太清年间(公元547-548年)建绵竹晋惠寺。四川石窟造像在南北朝时期已有雕造,唐宋更趋繁荣。是石窟造像延续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北起广元、通江;东至三峡、忠县;西抵邛崃、茂汶;南至宜宾、昭觉,分布五十余县,约二百余处。

【年份】2004

【期号】第4期

【页码】44-45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